音乐百科
位置:沈阳吉他老师 >> 新闻资讯 >> 音乐百科 >> 浏览文章

“绿色歌曲”怎么就被想歪了?| 争鸣

来源:沈阳学吉他网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发布时间:2020/8/10 17:37:38


这是发生在小学五年级音乐课堂上的一幕:那节课我教唱的歌曲是《绿色的祖国》,不知何故歌名一出示,底下不少学生就发出奇怪的笑声,我问学生为什么发笑,笑点在哪里?无人作答。后面每唱到歌词中的“绿色”二字,就会有人发笑。最后欣赏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又引发一片笑声的高潮。课堂上我也来不及思索教学上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让孩子们如此乐不可支,只好等到下课才拉住一个同学问:刚才怎么那么多人笑?为什么笑啊?同学告诉我,一听到“绿色”,他们就想到“绿帽子”,所以忍不住笑起来。


这个答案让我很吃惊,一时竟不知如何去批评学生。回到办公室,与其他音乐老师交流,他们的课堂上也发生过类似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听到“菊花”就发出坏笑),而老师却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去与学生交流这个问题。


由“绿色歌曲”而想到“绿帽子”,这显然已经不是音乐教育的范畴,而是社会道德滑坡、低俗文化盛行、娱乐至死风气在孩子们身上的折射,问题不容小觑。我们一直大力提倡的正能量,究竟有没有真正注入孩子们的心田?社会和家庭如何助力学校的道德思想教育?音乐教育怎样跳出自身的小圈子,寻求更好的教育突破口?


首先,教会学生明辨是非远比教会学生鉴赏美丑更重要。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忽视了对学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能力的培养,即明辨是非的能力。甄子丹主演的电影《大师兄》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不是想要你们什么都懂,我要你们有判断能力。”可惜在很多事情上,我们没有去适当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判断,而是迁就学生的认知水平。


比如有家长建议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从语文课本上删除,原因是文中有“如刚出浴的美人”这一句,不少家长觉得,学习这篇文章的大多是未成年人,而朱自清的这句比喻过于香艳,难免会让一些对男女情事刚刚开窍的青少年胡思乱想。看,这就是典型的“睡不着觉怪床歪”,不去引导孩子的正确认识,而是要删去一篇经典,中国式家长大抵如此。不知道孩子们回家以后谈到“绿色歌曲事件”,家长会不会建议把音乐教材中所有关于绿色的歌曲删去?正确的做法是:大人少在茶余饭后谈论低俗的话题,更绝对禁止在孩子们面前谈,还要负起家庭教育的责任,极力避免让孩子接触到不良信息。


现在的很多家庭,舍得买昂贵的乐器、花大把的学费让孩子接受艺术教育,但却从来不管孩子在网上、手机上都浏览哪些东西,也从来不和孩子探讨一些哪怕是很简单的是非问题。父母应该是培养孩子是非能力的第一责任人,一个没有基本是非观念的人,很难有更好的审美品味。


其次,音乐教育引导健康向上的人生责无旁贷。


我虽然反对在音乐教育中生硬地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但那种只培养技能、不考虑作为人的成长和发展的音乐课,其实已经背离了以美育人的初衷。那些热衷于展示学生艺术教育成果的学校和老师,是否关注过孩子们身心的健康呢?


一些参加艺术展演的团队,孩子们一路吃吃喝喝,垃圾扔得遍地都是,坐在剧场里旁若无人、大声喧哗,从来就不好好听别人的演唱和演奏。拿到了奖当然皆大欢喜,却没有人狠狠地去抓一下孩子们的行为习惯。甚至有人认为这叫“瑕不掩瑜”,只要上台唱得好就行了,台下散漫一点没关系。我相信这样的团队可能会一时获胜,因为孩子们有个性,乐于表现,但绝对走不远,因为没有公共道德,没有规则意识。而音乐,它既是一门较为自由的艺术,同时又是一项一丝不苟的艺术,严谨要多于自由。


《小白船》成为“阴乐”,是被导演和剧情带了节奏,可能只是一个笑话,独立的鉴赏力完全可以纠正不好的联想。但“绿色歌曲”被想歪了,却是负面影响对幼小心灵的侵袭,需要全社会来合力消除。



返回刘巍吉他教室首页>>

标签:学音乐

文章评论:

 本文共有0条评论
相关推荐:沈阳吉他老师 | 沈阳学吉 他 | 沈阳吉他培训班

  • 手 机:13940426838 邮 箱:147497309@qq.com
  • 地 址:沈河区铁岭路府北社区116-1号楼411室
  • (市人大南50米、市政府北侧、沈阳市人才市场西侧50米)
  • 2012-2018 © 版权所有:沈阳刘巍古典吉他教室 网站地图
  • 设计维护:暮云坊 辽ICP备120076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