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百科
位置:沈阳吉他老师 >> 新闻资讯 >> 音乐百科 >> 浏览文章

解读巴赫《大无第一组曲》的音乐特征

来源:沈阳吉他培训网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发布时间:2020/4/11 14:11:38


巴赫是音乐史上含有的全才,但他对大提琴的贡献,大家一直鲜有人知,他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是大提琴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通过组曲的创作,巴赫预见了大提琴的发展,为大提琴的发展提供了一部传世佳作,我们通过论述第一组曲的音乐特征,以及组曲对大提琴的乐器演变,演奏技巧的发展、艺术表现力的丰富等方面,论述组曲对后世大提琴演奏艺术的发展深渊影响和重大意义。 


浅析巴赫《大无第一组曲》的音乐特征


1西方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巴赫。全名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以下简称约翰.S.巴赫或巴赫)。巴洛克时代的著名作曲家。出生于德国图林根州的小城爱森纳赫的一个音乐世家。父亲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其余几位叔叔伯伯,和兄弟姐妹也都是当时颇负盛名的音乐家。在父亲的培养和影响下开始学习小提琴和中提琴。很快就展露出了惊人的天赋。约翰.S.巴赫的生活一度十分安逸。但是好景不长。约翰.S.巴赫的母亲在巴赫九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而巴赫的父亲也在母亲去世后的第二年追随妻子而去了。自此,便只好由巴赫的大哥抚养巴赫长大。巴赫的哥哥对待巴赫十分尽责,他认为巴赫的年纪是应该去好好上学,而不应该将过多的时间花费在音乐上,所以尽管家中存放着大量的乐谱,但是哥哥却从来不许他翻看。因此他只能等到哥哥不在家或者是深夜的时候才敢偷偷的借着月光将乐谱誊抄下来。这也直接导致了巴赫晚年的失明。


2乐曲的创作背景


 巴赫一生创作的作品无数,几乎涵盖了音乐领域的所有角落。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风格。唯一相同的就是每一部都令听众拍案叫绝。用中国的话来形容就是袅袅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例如著名的《马太受难曲》,《b小调弥撒》,《勃兰登堡协奏曲》等等。都是巴赫作品中的经典。


 每一部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演奏的技法也具有一定难度。他能够对每一种乐器进行深度挖掘,发现其潜在的内涵并将其加以完善.巴赫的无伴奏类弦乐作品中的《帕提塔组曲》(即三首小提琴组曲)就被演奏家们视为是极其难以完成的挑战。而本文的中心论点《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更是其作品中极为璀璨的珍宝。


 巴赫的创作大致上可以分化为三个阶段:魏玛时期,克滕时期,莱比锡时期。其中处于中间阶段的克滕时期的巴赫正在克滕宫廷里任宫廷乐长一职。手下拥有着一只十分优秀的乐队,由12位优秀的演奏家组成。专为克滕宫廷服务。由于没有合唱团的配合,也不必再以宗教思想作为核心。故巴赫创作了许多的弦乐作品。无伴奏弦乐作品就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而巴赫的这一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也是音乐历史上的第一篇以大提琴作为主要乐器的无伴奏作品。再次之前从未有过。


3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组曲)的文本分析


 由于篇幅限制,无法对《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的每一首曲子都进行具体分析。所以选择第一组曲中的前奏曲(Prelude)为例子来进行具体的文本分析。其实在巴赫克滕时期,一般情况下的组曲都是没有前奏曲的,但也会因为作曲者自身对乐谱的整体感觉需要而加上前奏,其作用类似小说的前的楔子或是引言。有着唤醒全篇乐器的作用。在前奏曲中一般比较强调音节的上下进行以及和弦的分解。即兴性较强,对演奏家们来说也有着热身的效果。


 在第一组曲的前奏曲里,整体采用的是G大调。整体风格较为明快。整首前奏曲一共42小节,由四个十六分音符组成节奏。第一句包括4小节。从弓法上讲是一拍四个音符或是两拍连弓八个音。每小节的首个音符都是通奏低音(见图一)。但遵循着巴洛克时期的古典和弦 I—IV—V来说。正确的演奏弓法应是八个音符为一弓演奏,也就是每个小节要演奏两弓。演奏出来十分整齐。每个音符饱满圆润,像是一串完美的珍珠项链。


 连弓演奏就是穿起珍珠的线。演奏家们需要在一弓的演奏中表现出乐曲的情感起伏变化。因此演奏每一个音符的时候运弓都需要有更为细致的变化。到了乐曲的第4句时,出现了一个分弓。也是第一组曲的前奏曲中唯一的一个分弓,这个分弓放置的十分巧妙。在整个前奏曲的部分当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有着承上启下的功能,承接前面的A段,并为后面的B段做出铺垫。使其衔接自然。


    A段结束后,B段的音乐调性由G大调变为D大调。这种转变是严格的符合了古典乐派的主调转属调的工整,非常具有古典美。乐曲进入B段后的第二句中出现了双声部这一明显的复调元素。第三句后转入高潮。以一个和弦结束整个前奏曲目。通过乐谱图片和分析可以看出这首前奏曲中使用了大量的连弓奏法。乐曲前期所表现出的感觉像是在一个静谧的河边,阳光在水面上碎成一片一片的金色,河水静静的淌着,静水深流,不禁使人遐想在河底会不会有着一座美丽的宫殿。到了乐曲后期,音符的组合开始变得规整,并包含这复调音乐的元素。又像是河水流过山川,经过平原,历经艰辛最终汇入了大海。整首乐曲浑然天成,每个音符似乎都充满了生命。带给听者的震撼更是难以形容的。


4关于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总结


   18世纪,大提琴对欧洲人来说并不受重视,现代大提琴的样式出现在19世纪末,演奏者双脚自然落地,使演奏者的姿势更自然,改善了演奏的可靠性。当时的人们对大提琴这种乐器的表现认知程度可以说是非常少。但巴赫通过这部作品预见了大提琴作为独奏乐器的潜力。充分的发挥运用了大提琴的高音、高把位,是现代大提琴曲创作的一个基本思路。另外,第一组曲中充分发挥了大提琴的表现力,使大提琴在乐器世界中脱颖而出,也创造了它的身价,并确立了大提琴的重要地位。


 然而这篇乐曲能出現在如今的世人面前,也要多亏了音乐家卡萨尔斯的偶然发现,不然这篇经典的曲目恐怕就要被埋没在茫茫人海中了。在巴洛克时期,几乎所有的组曲里的舞曲的演奏节奏都是有着共通性的,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事情。不需要在乐谱上标注出来,演奏家们也能明白应该如何演奏。所以现在留存下来的乐谱中都没有关于节奏速度的标识弓法指法的最佳技法更是没有。所以现代演奏家们在演奏的时候,一般都会比较困惑。但不管怎样,这篇组曲中所蕴含的诗情画意,那高度的理性和深刻的哲色还是为演奏家们所倾倒。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就像一面镜子,每位演奏家去演奏它的想法和感受都会有所不同。“以曲为镜”可以明己。巴赫的音乐就像是大海,乐曲中包含了太多太多。有无数的演奏家,带来了无数个版本,但相同的是,每一个版本都是一个新的世界,每一个版本都是完美和谐的听觉盛宴。这也证明了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的包容性之强。



返回刘巍吉他教室首页>>

标签:巴赫

文章评论:

 本文共有0条评论
相关推荐:沈阳吉他老师 | 沈阳学吉 他 | 沈阳吉他培训班

  • 手 机:13940426838 邮 箱:147497309@qq.com
  • 地 址:沈河区铁岭路府北社区116-1号楼411室
  • (市人大南50米、市政府北侧、沈阳市人才市场西侧50米)
  • 2012-2018 © 版权所有:沈阳刘巍古典吉他教室 网站地图
  • 设计维护:暮云坊 辽ICP备120076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