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播放量最高的古典作曲家,出乎意料,竟然是他!
当代线上播放量最高的古典作曲家,这个统计虽然不能说明艺术价值一定高,但确实可以反映作曲家在当代受欢迎的程度。
统计结果也许有点出乎意料,竟然不是贝多芬,也不是莫扎特,也不是肖邦、李斯特,而是:
根据最大的在线音乐网站spotify统计结果
第十名才是李斯特。
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1811年10月22日 [1] —1886年7月31日),出生于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是浪漫主义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斯特将钢琴的技巧发展到了无与伦比的程度,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表现力,在钢琴上创造了管弦乐般辉煌多样的效果,他还创建了背谱演奏法,他也因在钢琴及以上的巨大贡献而获得了“钢琴之王”的美称。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发作,在德国逝世,享年75岁。
主要作品有《十二首超技练习曲》、《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六首帕格尼尼大练习曲》、三部《旅行岁月》钢琴曲集等。
李斯特首建了交响诗的体裁,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现融化在交响音乐之中,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标题交响音乐的内涵,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采用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重要影响。
李斯特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虽然是吉普赛音乐特点(巴托克后来考察了真正的匈牙利民间音乐)但也是钢琴音乐的典范作品。
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李斯特强调钢琴的音乐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队的效果和史诗般的宏伟气势。
李斯特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运用全音音阶、五音音阶等,和声常用不准备和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调性扩张到极限,这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印象派式声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九名是格里格,没想到呀。当年格里格拜见李斯特时也是战战兢兢,受到李斯特的肯定后欣喜若狂。一百多年过去了,格里格在大众化上超越了李斯特。
爱德华·格里格(Edward Grieg,1843年—1907年)是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他创作了钢琴《抒情小品》(共66首,分别编为10集发表)代表了他的创作特点。格里格为H.易卜生的幻想诗剧《培尔·金特》写过配乐,后选出8首重新配器,分别编为两部管弦乐组曲,成为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他创作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 (1868)至今仍经常上演。此外他还创作有弦乐曲《两首悲歌》 、G大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 (1867)、c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 (1887)、《g小调弦乐四重奏》 (1877~1878)、 《e小调钢琴奏鸣曲》 (1865)、《霍尔堡时代》 (1884,曾改编成弦乐组曲)、《g小调钢琴叙事曲》 (1876)等作品。
第八名是勃拉姆斯,这个结果似乎在意料之中。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德国浪漫主义作曲家,作品丰富,主要有四部交响曲等。
在德国音乐史中,常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与J.S.巴赫与贝多芬相提并论,即根据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和勃拉姆斯(Brahms)姓名的第一个字母,而将三人总称为“3B” 。
花边是勃拉姆斯终身未娶,与克拉拉·舒曼(音乐家舒曼的夫人)超越友谊的感情长达43年。据说他曾向克拉拉写过多封情书,但一封也未寄出,而只是将乐曲的手稿寄给克拉拉。
第七名是舒伯特,也是当之无愧。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生于维也纳,奥地利作曲家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年仅31岁。根据他的要求,死后被葬在其崇拜了一生的偶像贝多芬 的墓边。1888年,舒伯特以及贝多芬的坟墓被迁到了维也纳中央公墓,与小约翰·施特劳斯以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墓为邻。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个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等,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
他的歌曲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蕾卿》等,主要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把歌曲的艺术性提到很高的程度, 被人称作“歌曲之王”
舒伯特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被称为《伟大交响曲》、“贝十”。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更迭时期。他的交响乐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表现出了新的抒情风格,作品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第六名是亨德尔,这位音乐家中国听众相对不那么很熟悉。但是巴洛克三杰之一,音乐史上很重要的人物。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George Friedrich Handel,1685年2月23日-1759年4月14日),男,英籍德国作曲家。于1703年迁居汉堡,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著名音乐家。
主要作品有: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参孙》《弥赛亚》、《犹大马卡白》等三十二部,歌剧四十六部,管弦乐《水上音乐》、《森林音乐》、《烟火音乐》各一套,管弦协奏曲十一首,大协奏曲四十二首,还有室内乐、组曲、序曲、恰空等器乐曲。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
第五名是德彪西,很难得,唯一一位与20世纪音乐沾边的作曲家。他的音乐虽然超越了古典、浪漫的语言,但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完全可以靠感性欣赏的。
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1862年8月22日-1918年3月25日),近代“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被认为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虽然他本人并不同意,甚至设法远离这一称谓。但他的许多作品已经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典范,其中著名的有:歌剧《佩列阿斯和梅丽桑德》,管弦乐曲《牧神午后》、《夜曲》,三首交响素描《大海》,钢琴曲《版画集》《意象集》《前奏曲》等。
第四名肖邦也是实至名归。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1810年3月1日—1849年10月17日),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
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一生创作了大约二百部作品,主要作品有:钢琴协奏曲2首、钢琴三重奏、钢琴奏鸣曲3首、叙事曲4首、谐谑曲4首、练习曲27首、波罗乃兹舞曲16首、圆舞曲17首、夜曲21首、即兴曲4首、埃科塞兹舞曲3首、歌曲17首;此外还有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共21卷。
作为著名的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的音乐被称为“花丛中的大炮”,为同时代的音乐大家李斯特、舒曼等激赏。
第三名是莫扎特,进了前三还算不惊奇。
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于萨尔兹堡,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1760年开始学习作曲。1791年12月5日0时55分逝世,享年35岁,死因不明 。
莫扎特乐于接受传统,并对其作巧妙的运用,重塑并定义了古典音乐。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包括了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他的创作大大丰富了世界音乐文化宝库。他的音乐富于创新精神,思维活跃,博采各国精华,风格典雅,感情真挚,清新明快,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
莫扎特是在各国舞台和音乐会上占据重要位置的世界性作曲家,莫扎特创作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令后来音乐家难以逾越。启蒙运动与狂飙运动之精神,贯穿于莫扎特的作品,共济会的影响在其作品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其宗教音乐、歌剧、交响曲、钢琴协奏曲等作品被古今中外音乐家奉为经典,称得上是启蒙运动以来倡导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音乐领域中的重要代表。
评价:
在公众的尊重和爱慕方面,莫扎特的地位在其他作曲家中无出其右;他是西方音乐史上公认的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与海顿、贝多芬一起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成就推向顶峰,他以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进行创作,而且无一不是出类拔萃;他的趣味、他对形式的驾驭自如。虽然他只在人世间停留了短暂的35年,但却为人类留下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不列颠百科全书》莫扎特专栏)
第二名是贝多芬,啥也不说了。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贝多芬创作题材广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5首钢琴协奏曲、多首管弦乐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等。在声乐领域,涉及歌剧、清唱剧、弥撒、康塔塔、合唱幻想曲和大量的艺术歌曲,声乐领域的代表作品包括歌剧《费德里奥》《D大调弥撒》、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等。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音乐上的“新约全书”。因其对古典音乐的重大贡献,对奏鸣曲式和交响曲套曲结构的发展和创新,而被后世尊称为“乐圣”、“交响乐之王”。
他突破了传统的形式结构,善于运用动机型的主题和动力性的乐思发展,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建立在功能体系上的变音体系,成为他的和声风格特征;灵活的离调、转调和大幅度的节奏、力度对比,对于表现矛盾冲突和戏剧性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对位法的运用,乐队音响的组合,钢琴音乐的写作都有鲜明的特点。
评价:
贝多芬的一切,他的敏锐,他对世界的感受,他那独特的智慧和意志,天公对他的独特构造方法,他的理想,还有他身体中的特有物质,他的脾性等等,都是欧洲那一特定时代的代表。(罗曼·罗兰评)
人们知道,器乐在整个19世纪余下的时间的发展都是在他的符咒之下,没有一个音乐领域的真正灵魂不是归于贝多芬。(保罗·亨利·朗评)
和他那个时代的人们一样,贝多芬也对周围的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摆脱了灰心丧气的深渊,重新又达到了希望的顶点。(房龙评)
第一名是他,是他,就是他。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1750年),出生于德国,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键盘演奏家,复调音乐的集大成者。
巴赫的音乐作品体裁丰富,其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器乐作品则涵盖独奏曲、协奏曲、管弦乐合奏曲、重奏曲在内的各类体裁及其大量作品。因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故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
代表作有《平均律钢琴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歌德堡变奏曲》、《马太受难曲》、《意大利协奏曲》等,他的《平均律钢琴曲集》被称为音乐的“旧约全书”。
评价:
巴赫的音乐不是小溪(Bach),而是大海(Meer) 。(作曲家贝多芬评)
只有一个创作源泉使大家总可以获得新意——那就是巴赫 。(作曲家罗伯特·舒曼评)
播放量最高的是巴赫,中国听众可能会有点不理解,但事实就是这样,不信你看,毕竟统计数字是相对客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