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吉他去旅游会被嘲笑?吉他手的真实经历告诉你答案!
每次收拾行李准备旅游,总有人盯着我的吉他包问:“你带这玩意儿去旅游,不怕被嘲笑吗?”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吉他手——旅游本该轻松,带着又大又重的吉他,会不会显得“不合群”?今天就用真实经历告诉你,带着吉他去旅游到底会不会被嘲笑。
1. 机场安检:吉他包比行李箱还显眼
过机场安检时,吉他包永远是最显眼的那个。别人的行李箱规规矩矩,你的吉他包又长又宽,安检员总会多看两眼。有次安检员问我:“这琴挺贵吧?”我点头说“是”,他回了一句“好好保护”,全程没半点嘲笑,反而多了份尊重。
2. 青旅社交:吉他成了“破冰神器”
住青旅时,吉他往公共区一放,立刻有人凑过来:“你会弹吉他?能弹一首吗?”有次我弹了首《平凡之路》,周围人跟着唱,气氛直接拉满。青旅里带乐器的旅客特别受欢迎,大家反而觉得“会弹吉他的人更有趣”。
3. 街头表演:收获掌声比嘲笑多
在厦门鼓浪屿,我抱着吉他坐在路边弹了首《成都》,路过的人纷纷停下听,还有人往我琴盒里放钱。结束后,一个阿姨说:“小伙子弹得真好,比那些卖唱的强多了。”只要弹得好,没人会嘲笑你。
4. 露营氛围:吉他是“气氛担当”
露营时,生完火大家坐着发呆,我掏出吉他弹了几首民谣,气氛立刻活跃起来。有朋友说:“幸亏你带了吉他,不然今晚得多无聊。”后来每次露营,大家都主动提醒我:“别忘了带吉他!”
5. 陌生人搭话:大多是请教而非嘲笑
旅游时,总有陌生人问我:“你这吉他多少钱?”“学多久能弹成你这样?”有次在成都街头,一个大哥说:“我儿子也想学吉他,你能给点建议吗?”大家对吉他手更多的是好奇和尊重。
6. 朋友吐槽:其实是“羡慕”
有朋友说我“旅游还带吉他,不嫌累吗”,但每次我弹琴时,他们又凑过来听,还说“下次我也带把尤克里里”。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吐槽其实是“羡慕”——羡慕我能随时弹琴,羡慕我敢把爱好带出门。
7. 重量问题:习惯了就不觉得重
刚开始背吉他旅游时,确实觉得沉,但走几天就习惯了。后来我甚至觉得——背着吉他走路,比背个空包还有安全感,因为那是我的“音乐伙伴”。
带吉他旅游,只有快乐没有嘲笑
带吉他旅游,不是“装”,而是“敢”。敢把爱好融入生活,敢在陌生地方弹奏,敢展示真实的自己。下次旅游,别再把吉他锁在家里——背起它,走出家门,享受吉他弹奏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