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如何学习基础乐理?
或许,乐理会让人有点头痛、有点想睡觉,
但它一点儿也不可怕!
乐谱的历史
记录音乐实在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因为音乐马上就会消失在空气中,于是古人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便发明了「乐谱」。
很早以前的乐谱
很早很早以前,就像这样在歌词上头做记号,用以表示音调的高低和长度。
(在这方面,欧洲和亚洲几乎是一样的。)
13 世纪左右,将音符画成四角形,并且以线条来表现音调高低的东西也登场了,那便是纽姆谱( Neumatic Notation )。
(这种谱遗留下来的,几乎都是教会的圣歌。)
14 世纪以后……
14~15 世纪左右,乐谱变得相当复杂,不过音符依旧是四角形或菱形。(在这个时候,乐谱经过了各种各样的改良与增加,以求适用于歌唱及乐器的演奏。)
到了 16 世纪,因为有了印刷术,也开始有乐谱被出版。乐器中的键盘乐器(钢琴的祖先)也登场了,乐谱变得相当接近现代的模样。
17 世纪后半叶,终于发展成和现在的五线谱相同的模样。高音谱号、升降记号和休止符等也都几乎到齐了。
(也就是巴赫[Bach]老师出生前后。)
现在的样子
进入 20 世纪之后,乐谱的复杂程度到了一个极限。换句话说,比起音乐本身,作曲家们更沉迷于让「乐谱」变得复杂……
再加上,由于电子乐器和打击乐器(Percussion)的加入,使五线谱开始失去意义,转而成为「图形乐谱」。
爵士、摇滚等并不像古典音乐那样必须记下所有需要演奏的音符,他们以写有旋律线及和弦名称(Code name)的乐谱为基准,自由随性地演奏。
Do Re Mi
不可思议的是,东方和西方都同样以「音阶」来创作音乐,所以,要如何统称它们便成了一个问题,最主要的就是利用这个。
格里高利圣咏和 Do Re Mi 的关系
Do Re Mi Fa 是因为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中的《圣约翰赞美歌》每行的第一个音刚好形成一个音阶,所以用每句歌词的第一个字母排列起来才开始的。
11 世纪左右的格里高利圣咏《圣约翰赞美歌》
音阶的各种名称
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念法。
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
记录音乐的重点问题便是「音调的高低」,以前的人为了写法十分伤脑筋,怎样写比较好呢……于是想出了这个。
试着表现声音的高度吧
只有一个人唱歌的时候,就像这样,只要知道音的高低就可以了……
两个人以上唱歌的时候,因为没有绝对共同的音高,所以没有办法搭配。
于是,便诞生了用来表示「这里是 Do」的记号。
现在则画成这样。这便是 中音谱号 。
但是,画了 中音谱号 之后,比方说女声的音域就会变成这样,
因此有了很大的改善!
使用表示 Sol 而非 Do 的记号之后,乐谱就变成了这副模样。
这样一来就很容易辨读了!
也就是说,将 G 这个字写成
因此,这里便是 G,表示 Sol 音,称为 高音谱号、G 谱号 (G-clef)。
同样地,如果制定出表示低音的 Fa (F 音) ,那要画出低音不就很方便了吗!于是便有了这个。
这里是 F,表示 Fa 音,称为 低音谱号 。
大谱表和愉快的符号们
因为声音和乐器的音域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办法用同一份乐谱来表示。于是,古人特别为此做了一番研究。
还有呢!表现声音高度的记号
将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合并使用之后,便会像读者们所看到的一样,可以涵盖很广的音域,相当方便。这就是 大谱表 ,钢琴等乐器所用的乐谱就是这种。
但是,依据乐器的不同,只用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也会有相当难以表示的时候……
……就会变成这副模样。
于是, 中提琴 就使用 中音谱号 (Alto 谱号)。
但是,还是以 低音谱号 为基本,只有在高音的时候才使用 次中音谱号 。
像上面这样。
升降超简单!升记号和降记号
Do Re Mi Fa 是七声音阶。但是,因为 Do 和 Re 之间还有其他的音,所以在经过一番思考之后……
试着让声音变化一下吧
让我们尝试为音符画上记号,让它变成「稍微高一点的音」或「稍微低一点的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