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听歌剧?音乐最大的魅力是真
歌剧是相当多的人走进音乐世界重要的门
如果想吸引更多人走进古典音乐的世界用什么方法?有人说应该多听小曲子,多听熟悉的;也有像刘雪枫(国内著名音乐评论家)这样的态度:“上来要一棒子打蒙” ,上来就听瓦格纳。瓦格纳的确是经典,德国有一个著名的访问,相当于中国做的“孤岛访谈录” ——一个人去孤岛带什么走?结果德国人选择带上“孤岛”排第一位的东西不是《圣经》 ,而是瓦格纳的歌剧,这一定有它的道理。
不一定上来就推荐大家听瓦格纳的歌剧,因为他不像意大利的歌剧往往会用几个熟悉的旋律让你瞬间找到感觉。但是我的确主张相当多的人带着你的孩子,耐心地听一场歌剧。因为歌剧是综合的艺术,如果这块没有吸引你,另一块就有吸引你的东西。如果音乐搞不明白,故事情节也可以抓住你,意大利语听不明白,德语听不明白,但是综合立体的艺术更容易把人代入情境当中。歌剧是相当多的人走进音乐世界重要的门。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
当代人有当代人的性格,这种性格就在于现在传媒和载体发展使我们接触歌剧有了更宽阔的渠道,互联网提供了免费的平台,翻译的水准也越来越高,我认为竞争和兴趣才是水平提高最重要的两个因素。过去我们看很多碟,翻译得一塌糊涂,因为那是指派的任务,现在看美剧、英剧翻译达到了什么水准,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开心,是以志愿者的方式去做的。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歌剧作为多媒体的载体多方面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什么不去享受它呢?这是人类的宝贵遗产。
我们有时候会有错觉,古典音乐真好,现在创造的很多音乐很烂,于是就感叹世风不好。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要素,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问题,因此不要说什么世风不好,因此有的时候感受这个时代的好和这个时代的糟糕跟哪个时代都有相似的地方,只不过糟糕的事情在发生变化。古典音乐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大浪淘沙淘出来的都是精华,回头看过去遗留的东西,莫扎特在那个时代混得很惨,不流行、不火,但现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主要靠“吃”莫扎特。马勒当时是最牛的指挥家,直到进入2010年之后,马勒的作品在全世界的演出频率超过贝多芬,其实在他生前并没有多享受过作曲家的荣耀。
文艺复兴最大的背景是人的全面复兴
为什么说古典音乐是综合性的艺术?这要从诞生说起。一个综合性艺术的诞生,一定来自于综合性所包含的各个分支都有进步,提供一个重要的铺垫,然后可以完成整合。从十三世纪前后一直到十六世纪、十七世纪是欧洲文艺复兴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大家都会记住达·芬奇、但丁、莎士比亚等等,但是文艺复兴复兴的是文艺吗?表面上是,但实质上不是。文艺复兴真正复兴的是把神复原为人。我在佛罗伦萨看到一幅非常好的对比画,就是文艺复兴前到文艺复兴后的圣母的形象,文艺复兴前圣母没有感情,表情冰冷高高在上,所谓充满神的光辉,文艺复兴后期圣母就是母亲的形象,这个变化是根本的变化,从神到人。
文艺复兴最大的一个背景是人的全面复兴,这跟歌剧有什么关系呢?当人开始复兴的时候,整个社会开始了全面深入的发展,人们开始有闲、有钱,各方面的创造力开始被更大地释放。过去都在宗教阴影下创造力显得非常淡薄,怎么出现综合的艺术呢?歌剧最初诞生于意大利绝不是偶然的,意大利是当时整个欧洲的艺术、文化和经济的中心地带,全欧洲都是用拉丁文写作,拉丁文作为高贵的标志,连莫扎特后期很多成熟的歌剧都是用意大利语创作的,重要的转折点也是莫扎特去意大利“留学”才完成的,因此在十六世纪、十七世纪,意大利的文学在发展,美术在发展,表演艺术均在发展, 1607年,威尼斯的歌剧作家蒙特威尔第完成了歌剧《奥菲欧》的创作,当时的规模已经超过40人。
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从歌剧的角度来分流派,意大利一直是主脉,在意大利主脉上威尔第有无数伟大的东西达到意大利歌剧最高峰,他创作的很多旋律都是我们熟悉的。比如《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每次我听的时候,哪怕我感到困难的时候,我都觉得生活还没有那么糟糕,眼前不仅有现实,还有诗和远方, 《让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就是支撑苦痛人远方的诗。另外还有一条脉围绕的是奥地利、德国的歌剧,最后在瓦格纳那里达到了巅峰,但是别忘了前期有一个跨界的天才莫扎特,既有德语的歌剧,也有后来非常成熟的意大利语歌剧《女人心》 。莫扎特是一个天才,音乐世界永远有这样的天才,怎么形容他的天才呢?这哥们30多岁就死了,一辈子创造的音乐作品如果换成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抄都来不及。当然还要有其他的,比如说法国的,有人说法国不用太多的歌剧,只要有一个比才的《卡门》就够了, 《卡门》不论是在世界还是在中国,一直都是演出最多的歌剧。很多人说比才这辈子就这一部作品,并非如此,比才还有很多东西, 《阿莱城的姑娘》也很棒,或许是一部作品太成功了,以至于其他很出色的作品被大家忽略不计了。
说到马上要在天津上演的俄罗斯歌剧《战争与和平》 。对于俄罗斯艺术要加一个题外话,你可以喜欢或者不喜欢,但对于古典音乐发展来说,你必须脱帽致敬。上个世纪一百年,我们可以称其为最伟大的时光,现在层出不穷出现很多大家,使得古典音乐出现了全新的水准,如果没有苏联或者俄罗斯的音乐家,这一百年会垮掉一大半。包括柴可夫斯基创造了《奥涅金》 ,第一遍看的时候似乎有些平淡,当你再深刻听故事的时候,竟然觉得是如此的深刻,因为是少有的用歌剧的方式跟文学结合表达了世纪末那种无聊、空虚、多余的人的角色,所谓社会的边缘人物,这是多么现代的主题,当时被“老柴”发现转变为歌剧。因此达到的境界是相当高的。
当文字停止的时候音乐开始了
谢尔盖·切力比达克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位音乐家,有人问他音乐最吸引人的是什么?是美吗?切力比达克回答说,音乐最大的魅力不是美而是真。随着自己聆听音乐的经验越来越丰富,我越来越认同音乐最大的魅力是真。举一个极端的例子,肖斯塔科维奇创造了很多的东西,今天依然作为经典在演出,可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当时的苏联作为经典的文学和诗歌又有几个今天还能拿得出来的?为什么?因为音乐的独特性决定了即便在那样的时代里头依然可以藏着最真实的想法在那个无法破译的时代存在,但是诗歌和小说就不一样,因此在诗歌和小说里面有大量违心、奉命、主题先行的创作,所以经不起岁月的推敲。但是音乐可以,当时肖斯塔科维奇所有的东西也是需要审查的,这个时候回到音乐的定义上,音乐是什么?我还是认同这个定义,当文字停止的时候音乐开始了。
再接下来还有一个“真” ,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当我们能够安心地坐下来聆听音乐的时候,哪怕周围都站着警察和法官,你内心的活动和你的感触依然是自由的,属于你自己的,没人能够剥夺和强制扭曲你,这便是聆听时候的真。我曾经在儿子出生不久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有一小段就是谈“爱上音乐” ,里面有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只要你爱上音乐我就会放心,多少年前曾经抚慰过我的旋律,多少年后也会抚慰你,不管在什么时刻,哪怕全世界都背过身去,音乐不会,永远会在你的身边陪伴你最真实的想法” 。我也经历过很多难过的时候,但是我的治疗方法很奇怪,越是难过的时候听越难过的东西,我就是这么爱上马勒的。
很多年前和傅聪聊,我记着最后一句话问,“您平静了吗” ?老爷子说“我从来没有平静过” 。但是我非常的感慨,如果在那样一个时光当中,如果没有音乐和钢琴为伴,傅聪会走到今天吗?肖邦的《夜曲》在鲁宾斯坦的演奏下呈现给大多数人听到的“夜曲”样式,那就是美、梦幻、甜……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夜曲》 ,我觉得《夜曲》就应该是这样的。突然有一天听到了傅聪演奏的肖邦的东西,我听到了全新的境界,这个不再是夏夜,而是凛冽的冬夜。(中国艺术报记者张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