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资讯
位置:沈阳吉他老师 >> 新闻资讯 >> 吉他资讯 >> 浏览文章

外来大师能留给乐队什么?| 争鸣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发布时间:2021/8/18 10:33:47


无论聆听唱片还是现场,人们往往首先倾向于大师指挥顶尖乐队的组合。而看到顶尖指挥面对一支非一流乐团,乐迷的兴趣往往会低落不少。其实聆听这样的演出,会不时让你领略不一样的精彩,以及种种精湛之处。此类演出也会引导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既然世界上是非一流的乐队占大多数,那么邀请一位非凡的指挥家同这样的团体合作,究竟能为后者带来什么?


前段时间,先后欣赏两张由日本乐团演出的布鲁克纳交响曲唱片,让我重新想到这个问题。一张是1975年,朝比奈隆指挥亲兵——大阪爱乐乐团,在布鲁克纳的安息地圣弗洛里安教堂演出的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另一张是1999年,斯克洛瓦切夫斯基(Stanislaw Skrowaczewski)指挥NHK交响乐团,演出同一作品的录音。它们都取自现场演出,又仿佛构成某种对应——前者体现了日本音乐家们“自给自足”地走向高水平,后者则是日本乐团以高度的热情邀请西方大师前来指挥的缩影。


“二战”后,日本的乐队迎来全新发展,演出布鲁克纳交响曲成为他们的传统之一。朝比奈隆在圣弗洛里安的这次“布七”,历来称为名演,得到布鲁克纳专家哈斯的推崇。斯克洛瓦切夫斯基被日本乐迷称为“斯先生”,是一位低调的大师,对传统经典与现代作品的演绎享誉国际乐坛,布鲁克纳属于他曲目的核心。就《第七交响曲》这个作品而言,除了布鲁克纳一贯对乐队提出的能力挑战之外,该作的一、二乐章与三、四乐章,在长度与分量方面,也如同被分为两组。演绎者对整体的诠释能否建立,更多取决于他是否能在这两个部分之间作出平衡的考量。


朝比奈隆的圣弗洛里安版与斯克洛瓦切夫斯基的NHK版,各自展现出指挥家精熟的结构理念。对比之下,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阪爱乐的能力短板较明显,却在指挥家气息长却又步调紧凑的控制力之中被尽可能地悄悄藏起。朝比奈隆后期一些极端化的慢速或动态对比还未出现,对乐队的考验也还没有那么剧烈。斯先生的NHK版,就是让人惊叹于乐队的完成度了。这位指挥家原本也不是大开大阖的布鲁克纳演绎者,他在线条的尺寸、力度变化的范围之中,又都仿佛对NHK的能量和潜力有了最深一层的了解。


简言之,该团演绎布鲁克纳“第七”,让你感到并无遗憾,不会希望指挥家还是带一个欧洲团更好之类。斯先生于精简结构之中的流畅美学,既有横向的投射(气息),又牵扯到很多纵向的音响结构——不刻意“撑”,却也希望带动乐队在某些关键点,作出120%的发挥。最好的体现,或许就是指挥家对收尾两个乐章中铜管高潮段落的处理。第一乐章中,铜管乐手稍有一丝顶不上去,指挥就把高潮收掉。待到末乐章,乐手们不仅没有疲态,相反状态完全出来了。此时,斯先生就再无保留,让铜管满宫满调地顶到毫无遗憾。


然而,光有一位能够把握分寸又深谙作品的指挥家,要演得出色或许还行,可要演得光彩夺目、录了音也值得反复聆听,就不够了。听了NHK版“布七”,再对比大阪爱乐版,除了感到二十多年中日本乐队的能力有了明显进步之外(虽不是同一乐队,但总归都是日本真正有代表性的团体),更深感NHK对指挥家风格传输的那种“回馈”,确实了不起。这直接体现为他们对音质的塑造,对布鲁克纳独特音响需要的那种声部分明又浑然一体的效果,都有着相当惊艳的表现。


邀请一位非凡的指挥家同并非一流的演奏团体合作,究竟能为后者带来什么?其中很多是即时的,我们会看到某些顶尖大师展现“魔法”,让乐队突破极限,又将现有的资源作出意想不到的运用等。但还有许多东西,有待时间来显明。至上世纪90年代末,NHK交响乐团展现出这般水平,既非偶然之事,也不是斯先生一人通过排练所能达到的。这是乐队长期邀请指挥大师们登台的结果,如今那些演出陆陆续续发行了唱片。稍作观察,我们会发现指挥台上的阵容,根本就是20世纪下半叶的(至少)半部指挥史。


由此不禁让人感叹,很多国内乐队虽然也注重邀请大师级指挥家来演出,却多少是晚了一个时代。我第一次访谈钢琴家德慕斯时,他与马里纳指挥的上海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莫扎特专场。马里纳精致且个性鲜明地塑造乐队音响的能力,可谓立竿见影。很多精细的弦乐美声至今也难忘却,如果由这样的指挥家在20多年中陆续同乐队合作,那么这支乐队的底蕴也势必有明显的深化。可惜那次演出之后不久,马里纳爵士就去世了。


而日本的很多团体,在他们有系统、有远见的经营之下,已然从各路大师,乃至巨匠指挥家那里汲取了许多年,由此获得的益处,是单纯引进优秀乐手、培养杰出合奏精度等无法替代的。指挥家的风格传输能力的强弱,最直接的反应之一,就是能得到乐队多少回馈。尤其是面对跨越文化的演奏团体,如何传递音乐表现中某些难以量化的、细腻的部分?当一位大师对乐手有足够的激发,后者的回馈也会渐渐沉淀下来,渐渐构成乐队风格表现传统的一部分。然而,这样“激发—反馈—沉淀”的正向循环,在一个新生代指挥家越来越难真正引导乐队、把握演出的风格与走向的时代,显然会不断受到冲击。


前段时间,指挥家穆蒂的一次访谈激起争议。具体的争论焦点不论,很关键的一点,是他指出现在的指挥家里,能作出足够精细排练的人已经不多了。当然就好的一方面来看,这些年国内的乐团还是陆续作出不少良好的安排。上交与梵志登的合作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方面这样一位指挥能切实激发乐队的深层潜能,另一方面这种合作又是长期化的。由于目前疫情的特殊状况,这样的合作被阻断了,期待能够尽快恢复。



返回刘巍吉他教室首页>>


文章评论:

 本文共有0条评论
相关推荐:沈阳吉他老师 | 沈阳学吉 他 | 沈阳吉他培训班

  • 手 机:13940426838 邮 箱:147497309@qq.com
  • 地 址:沈河区铁岭路府北社区116-1号楼411室
  • (市人大南50米、市政府北侧、沈阳市人才市场西侧50米)
  • 2012-2018 © 版权所有:沈阳刘巍古典吉他教室 网站地图
  • 设计维护:暮云坊 辽ICP备120076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