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第一人不好当
有着严肃音乐之称的古典音乐,是与普罗大众最有距离感的艺术形式,但对于从事这种音乐派别演奏的人来说,他们是被古典音乐选中的人。他们被赋予了才华,自然也承受了普通人不能承受的艰辛,今天小爱有幸对话中国著名古典吉他演奏家杨雪霏,与她聊聊古典吉他与古典音乐的那些事。
小爱:听说您到英国已经有20年时间,请问您当初为什么选择在英国学音乐、做音乐?
杨雪霏:我当时的选择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欧洲,因为欧洲我已经去演出过了,我个人觉得还是欧洲音乐的传统更深、更强,所以我更愿意去欧洲;而伦敦又是全世界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是众多文化集中的地方,所以我选择了去伦敦。
小爱:受到疫情的影响,目前欧洲的音乐行业状况您可以跟我们聊聊吗?
杨雪霏:影响非常大。我觉得这次疫情基本上每个人都受到影响了,但是真的,文艺界音乐界受影响是最大的。特别是涉及到现场演出这一类,不管是古典还是流行音乐,因为我们的收入主要是靠演出。而演出是属于聚集性活动,所以我们已经半年不能够去演出了。
目前就欧洲来说,之前英国是允许一定的条件下举办户外活动,但是还没到实施日就又宣布封锁,因为感染又严重了。这样无限期的等待,很多的音乐厅、团体都要面临破产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从团体到个人这半年都属于没有演出、没有收入的状态。
小爱:现在国内线上音乐活动变得非常多,您也有兴趣在线上展开您的一系列活动吗?
杨雪霏:国外不管是流行音乐,还是古典音乐,大家都开始做线上活动,但是我觉得这本身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整天做线上直播,看似是做了很多活动,但是跟正常运作的情况相比没有太大的收益。只有国内那些带货的网红主播收益很大,但主播带货本身没有太大的艺术价值。
据我所知好多音乐厅做不了古典音乐直播,因此基本上没有什么收益。长此以往,线上活动如何让我们能够维持下去,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小爱:事实上线上活动应该是可以变现的,只是目前必须解决很多技术上的问题。您有线上的经验吗?
杨雪霏:我明白,我为澳大利亚的一个吉他艺术节做过一次非常正式的直播音乐会,不是拿手机随便直播的那种。最后出来的效果很不错,音质和画质好多观众都觉得特别好。但是这样的形式非常费劲,我还为此换了一台电脑,调试设备很复杂,跟主办方沟通画质和音质的问题,折腾了好几天。
说实在的,这个直播我觉得蛮适合吉他。我觉得我不会去看乐队的直播,那种摇滚、重金属音乐肯定得去现场,在家里怎么会有那种摇滚的感觉呢?但是吉他的私密性挺强的,在家里看直播观众可以很轻松惬意,还可以跟音乐家互动,这感觉确实挺不错。如果要是赶上我想看的人我也会去看,而且票价又比你去现场便宜。所以我觉得对于吉他来说,高质量的直播是可行的。
小爱:如今的音乐会大概分为两个阵营,一种是线上,另一种就是线下。前者可以涵盖到全世界的范围,有人预估仅仅一场演奏会就能打开音乐家的知名度,像国外的“One World”,国内的“相信未来”;而线下演出享受的是真正的现场音乐体验。
杨雪霏:但是您说的是流行音乐吗?
小爱:这两次大活动,它里面涵盖了很多元的音乐,例如钢琴演奏,朗朗也参加了。
杨雪霏:那是比较大型,而且他们是在全球范围内做了很大力度的宣传。不是每个音乐人都有这样的机会与资源。
小爱:您现在属于哪家公司,公司会在新专辑或线上演出的宣发方面助力吗?
杨雪霏:我的经纪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古典经纪公司之一,但是他们的工作基本不包括宣发。我与环球有唱片合约,唱片公司会帮助一些宣发,但是做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20 年前唱片公司收入非常可观,会做很多的宣传。但现在唱片没有收益,所以宣发经费越来越少。日常的社交媒体方面,要靠自己。经纪人也是,不可能一个经纪人只管理一个音乐人。
小爱:大家正在尝试这种新的形式,技术也还在不断跟进,包括设备,技术人员,以及宣发,我想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调配。
杨雪霏:对,其实我也非常希望这样的形式能成为一个趋势,因为就像您说的,世界各地的朋友只要时间合适,都可以来欣赏,没有地域限制的问题。而且我今年夏天本来要去澳洲,然后再去伦敦,完了再到中国,坐24小时飞机到澳洲,弹个三场音乐会再回来,这样的旅途非常辛苦。但是如果在网上,就不会这样。只是说有时候在国外没法向国内直播,在国内又没法向国外直播。
小爱:您是国内第一位获得国际认可的古典吉他的演奏家,当时国内并没有成熟的教育体系,您一路是如何走过来的?
杨雪霏:第一人挺难做的,听着是挺好听,但是我的道路充满艰辛。因为我走了一条前面没人走过的路。我是全中国第一个进入专业音乐院校的吉他学生,我放弃了北京市重点中学的保送,作为特别生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吉他。学士学位毕业后,去伦敦深造,在高人云集的艺术之都开创事业,回想起来,挺冒险的,那时没想那么多关于前途的事。一路走到现在也是对音乐的挚爱与执着,自身的能力加努力,一定的运气,哪个也少不了。
小爱:大家都知道学古典吉他是一定要看五线谱的,这是其他非科班音乐人比较害怕与头痛的东西。现在国内学音乐的人非常多,但是会看五线谱的,估计不会太多。您开始学习古典吉他的时候看到密密麻麻的五线谱,会不会有密集恐惧症?
杨雪霏:从来没有。其实我建议大家都要学而且要用五线谱,因为它太方便了。除了弹琴的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学古典吉他的人,当然指弹吉他也不例外。那就是你可以用五线谱跟其他人合作交流,这点太重要了。会看五线谱,你跟其他乐器比如钢琴、提琴,沟通起来会方便很多。但是如果你只会看六线谱或者是简谱,不会看五线谱,你可能就没法跟人家做紧密的沟通。
所以我非常建议大家都要学会看五线谱,而且五线谱是目前来说最科学的记谱的方法。它一点都不恐怖,你花上个一两个星期就非常熟悉了。其实就跟骑车一样,我倒是觉得我刚开始学骑车挺恐怖的,还有游泳挺恐怖的。这个东西你一旦上手了以后,它就变成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就没什么可难的了。
我觉得如果五线谱就已经把你吓倒了,那后面的路上可有太多东西会轻易的难倒你了。
小爱:在国内学音乐,坊间的很多老师可能不会教五线谱,老师收了学生的钱,就希望学生快点学会,所以他们用各种各样简单的方式教学,有的甚至连谱子都没有,学生很容易被误导。这种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糟糕,很多学生根本不会视谱练习,真的需要谱的时候,全部都害怕了。
杨雪霏:其实我觉得没关系,如果老师不教你五线谱,你可以自己学习。也有可能老师教你一些其他的技巧,也许更实际一点。五线谱不用人教的,自己学就可以了,现在网络这么便利。最主要的是习惯问题,你每天都看一看,弹一弹,习惯了就行了。
我顺便还想说一句,其实好的老师只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他能够看到你的问题,并针对你的问题来指导你,这个是最重要的。除此之外其他很多时候还是靠自己。
国内很多人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想法,就是什么都要靠老师靠父母。我们习惯了祖先传下来的师长制,要听师长与老师的教导,包括武侠小说里面师父带徒弟的现象也是印证。但是说实在的,我觉得训练技巧上这样没错,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最后你是没法老跟着师父走的,你都跟着师父走了就不能成为“自己”,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比如说学霸或者考试狂,他考试考的成绩很高,但他不一定能力很高,这是我们中国教育的一个问题。
因此在音乐方面你不能全靠师长,不是说你有一个特别好的老师,或特别好的家长,你就稳了。很多人以为我能遇见一个贵人就能怎么样,其实我觉得不是这样的,很多时候还要靠自己去动脑子,你老师再好,有时候还是需要靠自己去想去动脑子。
小爱:对职业的演奏家来讲,您觉得应该练到什么样的地步才可以上台演奏?
杨雪霏:很难说,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一首新曲子刚开始演的时候,自己肯定也会觉得生涩,而且哪怕是你自己已经很熟的曲子,上台之后你不知道观众的反应是什么样。所以肯定是演过了的、有经验的曲子,你会觉得心里更加有底气。
至于弹到什么程度能演出就得看曲子本身和个人标准了。因为有些曲子是技巧上难,另一些曲子是音乐上你可能感觉没有融入身体里。我觉得一个曲子要到融入我的身体与血液里的程度,我才可以上台。
有时候古典音乐就是这个好处,我们弹很多的古典曲都是非常经典的作品,它和一般的某些小曲不同,那些小曲你可能弹了一段时间就会觉得腻味,但是伟大的作品并非如此。巴赫曲子,你弹几十年也不会烦,而且你还会慢慢在其中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小爱:您可以介绍几首古典吉他必学的曲子吗?必学的原因在哪里?
杨雪霏:其实诸如《爱的罗曼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这样的曲子我倒没觉得是必须要学的,只是说这些曲子是真的特别经典,真心喜欢古典吉他的人肯定就会想弹这些曲子。
我个人的经验也是这样,像《爱的罗曼史》,虽然它不是很难,但很多搞别的乐器的人也喜欢这个曲子,包括有些我认识的比较严肃的古典音乐家,他们听了这个曲子后就喜欢古典吉他的演奏版本。还有《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不懂吉他的人听了也会开始喜欢上古典吉他,这几个曲子的成功率是很高的。
从学习过程的角度来说,我并不觉得你非得要学这些曲子,才能称自己的技巧不错了,因为是有类似的曲子的。只不过是说你都已经学了吉他,你肯定就想弹一些很经典的、大家喜欢的作品,因此才避免不了弹这些曲子。
小爱:对,因为我也是听了《爱的罗曼史》被吉他吸引,并且开始学习这个曲子。
杨雪霏:确实有很多音乐爱好者,甚至是很多专业人士听了《爱的罗曼史》后被吉他吸引。至于轮指,最著名的曲子是《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但是要想学轮指也不一定非得弹这个曲子,还有其他的曲子可以弹。
我觉得这些经典的曲子是经过了时间筛选的结果,它们捕获了最多的观众,而且我觉得经典的曲子没有时代的隔阂,听不腻。还有《阿兰胡埃斯》,我认为它确实是到目前为止吉他协奏曲里最好的。但是它如此流行也是赶上了一些运气。比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第二乐章,当时是用在了一个电影里,包括像Miles Davis小号的《Sketch of Spain》。曲子和明星一样,很多音乐家之所以成名,除了本身能力高以外,还得要赶上运气,著名的曲子也是如此。
小爱:身为一个听众,听这种曲子很容易陶醉,小爱在音乐厅听过古典音乐会,曾经一度落泪。但我落泪的原因是因为演奏家的肢体语言,看到演奏家自己也陶醉其中,观众很容易被感动到。请问演奏家在台上的那种情绪有没有可能是真的太融入到那种状态,也会感动自己,进而感染到观众?
杨雪霏:从表演者的角度来看,首先肢体语言上,每个人不太一样,有的人比 较夸张,肢体语言比较多,有的人就会比较少,John Williams 基本上没有什 么肢体语言,这就跟每个人有不同的个性,有人说话眉飞色舞,有人说话很平静,最重要是做自己。
另外就是看你演奏的乐器与风格。古典吉他演奏家与提琴、钢琴演奏家不一样,我们的动作会小很多,这是弹奏技巧造成的。
至于演奏家陶醉与否,我觉得观众是能看得出来的。观众也不是傻子,如果他真的觉得感动了,那演奏家本身的投入就应该是真的,所以他才能感染到观众。但如果演奏家本身是很做作的去做自己的动作,观众也应该看得出来。因此我觉得最关键的是要“真”,真挚的表演才能够感动观众。
我觉得“被感动”是听音乐的最高级形式,如果你是认真地聆听,你甚至不需要非常懂音乐。很多人问我怎么听音乐,我认为并不是说你需要了解每首曲子的背景或音乐理论,而是你只要认真就听就好了。你觉得好听、感动就可以了,这是最简单的。
当然如果你知道的知识多一点,比如《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你知道这个曲子是写给情人的,你听起来可能就会觉得更浪漫。再比如《阿兰胡埃斯》第二乐章,你要是知道罗德里戈怀了8个月的孩子突然去世,你可能就会听得更深入。不管怎样,只要你有感觉就可以了,这种感觉不一定是落泪,也可以是高兴或兴奋。
但是有些人去音乐厅本来就不是抱着欣赏音乐的目的而去,这样的现象世界各地都有,我觉得国内可能更多一点。比如有的人觉得自己是一个白领,他也去听听古典音乐,附庸一下风雅,这样的人太多了。或者是有些人是冲着名人去的,比如朗朗有名,这些人就想去看看他为什么有名,看他到底帅不帅。如果你是抱着这样的目的去,就不一定能被感动到了,因为你注意到的是其他的东西。
一个真心喜欢音乐的人去音乐厅的目的就是为了欣赏音乐,再加上演奏者是真心投入,他就有可能被感动了。
小爱:那是不是说到现场听古典音乐会更有氛围?网络直播能有同样的效果吗?
杨雪霏:古典吉他的声音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欧洲很多室内乐音乐厅或教堂非常适合古典吉他,几百人的厅里,不用加音响,你会觉得古典吉他太好听了。可问题是很多时候场地都没有这么理想,尤其在国内的厅偏大偏气派,需要扩音。过去剧院或者大礼堂,哪怕加扩音,声音也非常糟糕,哪怕你买了第一排最贵的票,离音箱最近,声音却是最糟的,要是坐到最后排又看不太清楚。这种情况现在比较改善了。
但是网络音乐会就没有这个问题,只要声音调好,在网络上你还能听得很清楚。有一种坐在自家客厅里,观众来我家坐在沙发上听音乐的感觉。这是在音乐厅里很难体会到的。
小爱:古典吉他手也属于古典音乐家的范畴,那么站在您的角度,能给我们分析一下古典音乐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吗?
杨雪霏:很简单,因为成为古典音乐家需要特殊的才华加长期的努力付出,他们给听众带来了高级的精神享受,这是极少数人能做到的,所以我觉得古典音乐家是应该受到尊敬的。
小爱:我们都知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器的道理”,但是古典吉他应该是最贵的吉他,好的古典吉他比好的民谣吉他贵很多倍。有的人想学但是买不起那么贵的琴,只能买一般的入门吉他,您怎么看这样的情况?
杨雪霏:其实我觉得吉他在这方面跟钢琴、提琴比还是比较好的,尤其是钢琴。吉他入门,包括古典或指弹在内,几千到1万就可以买到比较好的琴。音准、手感这两个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音准不好的话,那就是害人,外形倒是没有很重要。
您说的古典吉他特别贵的也有,我见过。贵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是手工琴,比如我用的Gerg Smallman,制琴师一年只能做十几把,琴自然得贵一些对吧?另外还有人喜欢集琴,特别贵的会到几十万欧,但那些不是正常的琴,它可能是有一些历史价值在里面。比如说制琴师某一把很有的历史意义的琴,某位大师弹过,这样的琴就特别贵。第三个原因是被那些卖琴的人炒贵的。国内喜欢炒作,国外一般来说,琴也好其他的商品也好,好像也就加个30%,属于比较能接受的对吧?
但是作为一个职业演奏家,就音乐会水准来说,我觉得五六千英镑你就能买到能够登台演出的琴,这相对其他乐器这不算很贵了。
国内有一些老师会强迫他的学生买琴。这个不太好,国外不太可能。
小爱:所以音准与手感是最重要的,要买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对吧?
杨雪霏:对,而且你千万不要因为别人用了什么琴,就和他用一样的琴。很多吉他手,包括国外的人也是一样,我就特别害怕那些人,喜欢问你指甲留成什么样,或者是问你用什么弦,就好像他留的指甲、用的琴、琴弦跟你一样了,弹得就能跟你一样,真的不是这样的。
首先选琴其实就跟交朋友一样,你跟某个人可能一见如故,能成好朋友。跟那个人就不一定,琴也是一样。我适合弹这把琴,你不一定适合。哪怕是同一个制作师制作出来的一批琴,就跟孩子一样,每个人都不太一样,所以你要找一把自己喜欢的,并且适合自己的琴,不需要去模仿其他的人,琴弦、指甲也是一样。有时候选琴也有一种缘分在里面。
小爱:您知道国内做教学的吉他老师也很不容易吗?
杨雪霏:我知道,我太知道了,所以我说不容易。从这方面来说其实在国内教琴,这些老师可以很好的生活。国外就不一样了,国外老师是按小时拿工资,而且国外的别说音乐学院了,英国大学老师也没有太高的收入。
小爱:搞音乐的要是没有爬到一个地位的话,是没有什么钱赚的。
杨雪霏:我真的觉得国外很多人是真心喜欢音乐,喜欢艺术,而不顾代价的去追求。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质量到了一个基础,他们不需要有太多的钱,就可以达到小康生活的标准。国内就不一样了,你不会演奏还能去卖琴教琴开学校,国内开学校是一个挺火的趋势,对吧?而且现在开学校都比较稳定,国外开学校就不容易了,因为他们的市场已经很饱和了。所以从利益这方面考虑,国内的可以做的还挺多的。
但如果你真的想搞演奏搞音乐,我觉得你得有相当大的热情,光有热情还不够,还需要能力,我从来都是这么说。否则你遇到的困难太多了,就很容易放弃。如今世界各地的竞争相当激烈,在国外有热情的人很多,如果能力没到,你再有热情没饭吃了也不行,对吧?所以热情与能力两个都得有。
音乐,也没什么前途,对不对?肯定会有很多人是这么想的,但是国外我觉得还是挺多人是单纯的热爱,我见过,我有一个远亲,他是哈佛大学毕业的,有很好的专业,但是他就把自己的工作都辞掉,而且他年龄蛮大了,20岁才学钢琴,他就到那酒吧里去弹爵士乐。你知道在国外古典音乐,做好了还可以,因为有很多财团资助,爵士乐就不一样,挺辛苦的。但他就喜欢爵士乐,他要天天到外面去弹,可能一天也就是50英镑,国外真的还有挺多人是这样子。
小爱:如果纯粹爱好,是不是学点民谣吉他就好了?
杨雪霏:民谣可能是好上手,还可以唱歌,女孩子会觉得很酷,对吧? 我个人还是觉得学古典吉他很适合纯粹爱好,既可以弹高雅的,也可以弹通俗的,并不需要达到多么高超的技巧。
其实我经常也问我自己,我为什么学音乐?我为什么要做吉他演奏家?你可以去干点别的对吧?要是数学好,将来做金融领域,那样过一个比较好的物质生活的机会要大多了,是不是?所以归根究底热情首先是一个驱动,其次你还得有一定的能力,有了这两样,还需要坚持,以及很多其他因素。很多人问我怎么样能够成功,我觉得过去可能好一点,John Williams都跟我说他们那个年代稍微容易一点,但现在真的是方方面面都得具备,少了哪一个都不行。能力、周围人对你的支持、运气、坚持,你的个性你是不是够坚强,所有的这些你缺一个都不行。
我为什么说目的很重要,如果你学琴的时候就想着我要成为像你一样的演奏家,这样的目的就太不正确了。说白了,这个世界真的不需要那么多的吉他演奏家,就算你特别喜欢古典吉他,这个世界也不会因为你喜欢就需要你做一位吉他演奏家。
有件事我觉得很好笑,也很好哭。我曾经有一位粉丝来信,他说我是你铁粉,我今年19岁大概,刚刚开始学琴,非常渴望能成为像你这样的演奏家,我该怎么办?你说我怎么回答?他19岁学琴,我可以坦白说根本就没有机会,我也不能这么回答对吧?所以我选择不回答。过了一段时间他又来信说,你不回答我,好,我就会非常使劲,我会成为比你还要厉害的人物。这件事真的让我哭笑不得,现在竞争这么激烈,任何古典乐器超过10岁学,我觉得基本上就没机会了。我是说成为一个特别专业的音乐家的机会。但是如果是你只是业余爱好,30岁40岁学也没问题。所以我一再强调一定要把你的目的端正好。
小爱:您作为古典吉他演奏家,会不会觉得指弹比较小儿科?还是说指弹也有古典吉他演奏者没有办法办到的地方?
杨雪霏:从我个人的角度,肯定是觉得古典吉他最好,声音最好听,其次最大的区别是曲目。我们弹的一些古典曲目,更深更广泛,而指弹的曲目更流行。
我个人非常理解为什么指弹的观众更多。首先是因为曲目的流行元素更多一点。我们弹的巴赫都几百年的曲子了,离我们生活太远了,对吧?其次我觉得指弹极大程度上弥补了古典吉他的缺陷。我弹这么多年古典吉他,我就觉得吉他的最大的缺陷就是音量和延音的问题。我自己非常喜欢延音,但是吉他除了轮指之外其他技巧都无法做到延音。指弹就不同了,演奏者可以通过一些效果器解决这些问题,我挺羡慕的。
指弹的演出现场也和流行音乐类似,演奏者可以满场跑,跟观众互动,很酷。古典吉他在19世纪的时候尺寸比较小,背上背带也站着弹,但是到一些特别难的地方你还是得坐下来。从这些角度来说,我都蛮羡慕指弹吉他的。我觉得指弹就是在把吉他的性能做到最大化发挥。
可是从另外一方面来说,结合我听到的一些其他人的反应,很多人刚听指弹的时候都觉得很炫,花里胡哨的很多技巧效果,但是听多了以后就会觉得腻,这个观点我也挺赞同。包括弗拉门戈也是这样,如果我只是听弗拉门戈吉他,听半个小时我就会觉得腻,觉得差不多都是这种感觉。但我们弹古典吉他的风格就可以很多,你又可以弹巴赫,又可以弹一些爵士乐,也可以改编、弹小曲,我们会觉得我们自己弹的音乐更深一些。
但是我从来都觉得你喜欢什么就弹什么,没有关系,你要真喜欢指弹,你就弹指弹,你要是哪天又喜欢上古典就弹古典,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当然从我个人来说,我当然是希望喜欢古典的人多一点。
小爱:有粉丝注意到您演奏《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的时候,衔接的地方低音部分很独特,可以具体说说吗?
杨雪霏:《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确实我的版本比较特别。我注意到了低音部分的细节,我觉得需要把它拿出来强调一下。这就是对音乐的感觉,因为你的感觉比别人更细腻更丰富,所以你能够做出更细腻更丰富的音乐。要是你自己都没感觉到,你就做不出来,也没法去感染别人。
观众听了感动,那么弹琴的人肯定做足了功夫,他做的细节肯定要比你听到的多的多。也许我做了100样东西,你注意到了10个20个,另一些人注意到另外20个,每个人注意到的东西不一样。但是如果我做的时候就只做了30个,你可能就只注意到3个。
我觉得大部分人是单纯因为某一首曲子有名而去演奏,他们并没有用心去弹。真正用心弹的人,就会做出很多细节。所以当您问我为什么这么做,我觉得因为这个曲子已经融入我的血液里面,是我特别擅长的一类旋律性与歌唱性都特别强的浪漫曲调,很多这样特别的东西都不是故意设计,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我觉得这位粉丝可能注意到了一点。
小爱:对于现场演奏来说,尼龙弦的琴弦容易跑音的问题,您是如何解决?您会在每次演奏前换新弦吗?
杨雪霏:吉他跑弦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只能做到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观众感觉不出来,不要跑的太离谱就行,因为吉他做不到百分之百音准。想要避免这个问题就不要在演出之前换弦。
其次,曲目编排非常重要,因为好多吉他曲都需要调弦,指弹的调弦也很多,但是指弹的琴和弦能很快稳定下来。古典琴稳定的比较慢,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准备两把琴,或者把调的比较多的曲子放在上半场最后或下半场最前。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反复调音,现场多说话,让琴稍微稳定一下再弹。
但是哪怕奥运会举办这么多年,每年也都有问题,对吧?所以归根究底都是不断的经验累积,与不断的改进。
小爱:非常好的经验。请问您这次回国有什么重要的计划?
杨雪霏:在广州大剧院,江苏大剧院,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杭州大剧院及国家大剧院演出,这次回国非常不容易,音乐厅只能坐 30%,像见面会这种离 得比较近的签售也不一定,要看场地与政府的规定。
小爱:这次是有新作品吗?
杨雪霏:对,我的专辑 《中国素描》8 月 7 号在全球发行,国内大家可以在 QQ 音乐,网易云,苹果音乐等平台收听,实体唱片在星外星,天猫有售。
第一支单曲叫《可爱的一朵玫瑰花》,是一首原创曲。这首曲子是傅人长为我创作的,由他本人指挥厦门爱乐乐团来协奏。
A Lovely Rose (Arr. Renchang Fu) (可爱的⼀朵玫瑰花 (傅⼈⻓编配))
杨雪霏;傅人长;厦门爱乐乐团 - 中国素描
第二支单曲是《新渔舟唱晚》,跟古筝名家袁莎合作的曲子。渔舟唱晚是一首古筝名曲,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音乐。
另外实体专辑 8 月可以预购,而且这次是双张,因为我希望用古典吉他呈现出 更深更广的中国音乐,一张做不到,最后就成了两张 CD。
时间跨度很大,从汉代到当代,有很多经典,也有新的原创。有我自己新改编的很多独奏,也有与箫,古筝,乐团合作的曲子。我希望有更多的听众喜欢我们的音乐,也希望为吉他拓展更多的曲目。
Fisherman’s Song by Moonlight (Arr. Sha Yuan&Xuefei Yang) (新渔⾈唱晚 (袁莎 & 杨雪霏编配))
杨雪霏;袁莎 - 中国素描
小爱:听您的歌也不用钱,演出也只能有30%上座率,您的收入怎么办呢?
杨雪霏:我们演奏家的主要收入还是来自现场演出,听唱片现在有很多选择,一个是免费的流媒体,还有一个是数字专辑下载, 然后是实体 CD。但前两项都是电子化的东西,花这么多花钱下载电子版还没有小册子,还是MP3。我花了很多时间写专辑的小册子里的曲目介绍,里面的设计,还有曲顺都是一个整体。流媒体听,这个整体性就没有了。
所以我觉得对于听众来说,现在听音乐非常幸福,有很多的选择。但是对于音 乐家,尤其是古典音乐家来说挺难的。流行音乐走流媒体可以卖很大的量,从 而变现。但古典音乐本身就比较小众,所以不能靠流媒体,目前还得靠实体 CD。
很多人可能还以为我们做唱片是为赚钱,我想说的是,古典音乐的录音非常难,我们都是用一颗炙热的心来做。尤其是作为演奏家,你肯定希望能够留下录音的作品。而且对我来说,我最在意的还是艺术质量,商业性在其次。
小爱:您是如何看待当今古典音乐在国内外的发展?
杨雪霏:古典音乐是属于精致的艺术。一个冷酷的现实就是,高级艺术的发展是与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古典音乐始终还是需要依赖皇室、贵族阶级或者是财团的支持。但是如果国外的经济一直低迷,那么给到古典音乐的支持就会变少。反过来,如果中国的经济是向好发展的话,对于我们的艺术发展也应该有积极的作用,政府或财团会更多地支持古典音乐。
我总觉得古典吉他不能单拿出来说,我更倾向于把它放在一个大趋势里面,它属于古典音乐的范畴。就这个方面来说我们改变不了大趋势,这也是我没有选择回国任教的原因。我觉得古典吉他的大环境就是,这世界不需要那么多的职业演奏家。
如果你只是做一些周边的事情,比如你有了留学经验与学历,你回来教书也好,开学校也好,当经纪人也好,也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生活质量的机会,国内比国外高很多。从这方面来看,中国是一个新的市场,它正在往上发展。而国外的市场就非常成熟,甚至可以说饱和了。分工非常细致,想要骗人或者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这一点基本可以肯定。国内就是机会比较多,但是在国内被骗的机会也比较多。
所以总体来说,你要是想以古典吉他为主业,选择在国内,会有很大机会过比较好的生活。
小爱: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问,今天与杨雪霏老师聊天真的是受益匪浅,再次谢谢老师拨空与我们对谈,希望老师回国演出的时候我们能在现场聆听。
杨雪霏:不用客气,谢谢大家的支持,也希望国内的音乐环境能够变得更好!
后记
杨雪霏是少有的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吉他演奏家,在访谈过程中,小爱多次感受到她身上的“古典音乐能量”,那是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音乐形式的典雅气质。她是被古典音乐与古典吉他选中的人,她用自己的热忱、坚持与坚忍在竞争激烈的欧洲古典音乐界站稳自己的脚跟。
对于古典音乐的局限性,杨雪霏再明白不过,但她始终坚信古典音乐不全是晦涩的古老艺术。多年来杨雪霏一直在尝试扩大古典吉他的小圈子,她一直强调虽然自己手里拿的是古典吉他,但弹的却不只是古典音乐。她也尝试录制巴西音乐;跟陈奕迅,古巨基,李建,王刚等多位歌手合作录制流行音乐;除了与很多古典音乐家合作,她也曾与澳洲木吉他之神Tommy Emmanuel 同台演奏。她追求的不只是在古典音乐界打下一席之地,而是用古典吉他来演绎任何她有感觉的好音乐。
在国外,不管是现场音乐还是音乐教育,古典音乐的市场已经趋近饱和,并且有着完善的系统与机制,想要挤进古典音乐领域非常困难。而国内的相关市场正处于发展上升期,希望像杨雪霏这样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先锋音乐人,能真正为新一代热爱古典音乐的年轻人打开道路,也希望国内的古典音乐生态越来越好。大家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