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小提琴协奏曲比赛落幕
近日,首届全国青少年小提琴协奏曲比赛在山东省青岛市落下帷幕。这是疫情之后国内首个线下小提琴专业赛事,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区的232名选手报名参加。最终,经过激烈角逐,33名选手分别获得5个组别的前6名。
线下赛重启意义重大
“让学生真正锻炼演奏水平和表现力,还是要在舞台上。”评委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童卫东表示,举办协奏曲专项比赛旨在检验我国小提琴专业教学成果,促进小提琴教学质量和演奏水平提高,发现并选拔青少年小提琴演奏人才。
他介绍,本次大赛分为线上初评、线下决赛及高规格的获奖选手音乐会。赛事共设置业余儿童组、业余少年组、专业儿童组、专业少年组以及专业青年组五个组别。上音教授、指挥家张国勇担任荣誉主席,40位评委分别来自全国各大专业院校及职业交响乐团。
各组获得前三名的选手在青岛市人民会堂参加了获奖选手音乐会,专业组第一名的选手得到由张国勇指挥、青岛交响乐团协奏的演出机会。张国勇表示,获奖选手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他们有灵性、有主见,其中一些小选手虽然首次与乐团合作,但表现出色。
“线上传播的声音往往失真,听演奏还是要在现场,大家都非常需要聆听、观摩现场的演奏,能够重启现场比赛意义非同寻常。”评委、上音附中弦乐科副主任黄晨星表示,这次线下赛事对热爱音乐的学子们来说,有重启音乐教育常态的意义,因此,得到了包括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的学子以及广大业余琴童的热烈响应和积极参与。
协奏曲综合评估选手能力
星海音乐学院小提琴副教授黄奕认为,协奏曲单项比赛的形式比较新颖。业余少年组的水平之高令人惊讶,组委会共收到96个参赛视频,最终选择了7名选手参加决赛。评委们认为,这些选手的水平一点都不低于目前各专业音乐学院附中、附小高年级的学生,从中发现了不少很有才能的孩子,让大家特别欣慰。希望孩子们从小就有机会与乐队合作,可以自如地表达音乐,这次比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黄奕总结,协奏曲的演奏可以综合评估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技术运用、音乐修养、对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把握以及与乐队协作的整体能力,对学生要求很高。星海音乐学院要求,专业学生在本科一年级第一学期必须演奏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莫扎特的协奏曲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奠定了协奏曲这种体裁的基石,它可以考量学生的发音、对音乐的理解,包括对古典时期音乐的规则、逻辑、句法等各方面的理解与掌握;之后几年,学生要选择一些浪漫派的代表性作品,如柴科夫斯基、勃拉姆斯、门德尔松、维尼亚夫斯基、西贝柳斯的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帕格尼尼的作品。
黄奕介绍,星海音乐学院管弦系目前使用的“协作者”人工智能伴奏系统起到了协奏和辅助的学习作用,效果很好。演奏专业学生平时与交响乐团合作机会并不多,特别是疫情期间,采用人工智能伴奏系统在平时的学习及期末考试中担任协奏很方便。
协奏曲教学不可或缺
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授王泓总结,比赛和音乐会演出为老师和家长、听众提供了现场学习、交流的机会,有利于推动小提琴教学水平的提高。参赛选手的整体水平相当高,当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有些选手很有才能,但是演奏规格还不够高,基础还不够扎实。
黄晨星分析,获奖选手各有特色:央音学生罗超文获得青年组第一名,他的演奏沉稳大气;并列青年组第一名的上音大三学生包申诺有着漂亮的音色,富有表现力;专业少年组第一名、上音附中初三学生蒋译萱功底扎实、发音富有感染力;专业儿童组第一名、上音附小五年级学生彭敦悦的演奏则非常有灵气;业余儿童组第一名孙伊宸才6岁,但在舞台上表现抢眼,很有潜力;业余少年组的第一名谢华睿的演奏水平完全可以和音乐学院附中的专业学生相媲美。
黄晨星总结,上音附中非常重视专业学生协奏曲的学习,每个学期的期末考试都要求学生演奏协奏曲或者炫技曲目;弦乐学科努力为学生提供与职业交响乐团合作的机会,比如,本学期学生们将与上海歌剧院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两场协奏曲专场音乐会。平时,学生们有机会与本校的交响乐队合作。这也是上音及其附中学生在本届比赛中取得突出成绩——获得所有专业组别第一名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