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百科
位置:沈阳吉他老师 >> 新闻资讯 >> 音乐百科 >> 浏览文章

石叔诚:现在很多人弹琴从来不讲究钢琴的发音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发布时间:2020/8/26 22:39:58


音乐之所以能动人、感人,必须通过人的歌喉或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才能完成。无论声乐还是器乐,追求丰富美妙的音色肯定是绝顶重要的事。奇怪的是,竟然有太多的弹钢琴者忽略了这件事。


多年来我曾在各类的钢琴比赛中担任评委,其中包括大量全国性的专业赛事,还多次在大型钢琴比赛的决赛上担任协奏曲的乐队指挥。如果有人让我对我国年轻选手的整体欠缺发表感想的话,我会说:“除少数例外,多数人对钢琴的声音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


在第一届CCTV钢琴、小提琴比赛的闭幕式后,刘诗昆拉住我说:“石叔诚,你有没有觉得,现在很多人弹琴从来不讲究钢琴的发音?”我回答:“我也一直在想,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


钢琴的声音问题为何被忽视


据我的观察与分析,有几个因素造成了今天对于钢琴声音问题的忽视:


第一,今天的专业学生学习的曲目,无论是分量还是数量都比我们过去上学的时期增加了很多。能够“完成任务”已属不易,更无暇顾及在声音质量上的深入探求。记得我在学习贝多芬《第四协奏曲》时,仅为了第一乐章开始的几个小节,就花了几节课的时间。放在今天,这几节课的时间可能会被利用上完了整部协奏曲呀!


第二,今天音乐学府都有了不错的乐器,而在“文革”前,连中央音乐学院都没有一台九尺的施坦威钢琴。那时,当听到刘诗昆在一架普通钢琴上弹出璀璨明亮的声音,听到殷承宗奏出如交响乐般丰富的音响,听到李名强非同凡响的厚重饱满的和弦时,我们都曾感到巨大的震撼,被他们控制钢琴声音的能力和功夫深深折服。所以我们很早就懂得了真正的演奏高手在差琴上也可以奏出好声音的道理,也激励了我们对“发音”的追求。而今天的很多人会首先将声音的好坏归责到乐器身上,忽视了自己对触控乐器能力的训练和内心对声音的追求。


第三,今天音乐会上大量滥用电声扩音,使得听众完全失去了对钢琴丰富美妙音色的感受。由于电声过滤掉了钢琴最美好的音色和细微的色彩变化,致使演奏者不再在意对音质的追求,不再在意声音是否具有穿透力。你不必管你的琴声是否传到了台下听众的耳朵,似乎只要自己听见,并让麦克风“听见”就行了。无意中从心理上将音量与音质的责任转嫁到了音响师和音响器材方面。


第四,今天钢琴家的成功之路已不再完全倚仗于音乐会舞台上的演奏,而媒体的宣传与包装也不重视(也无法)体现演奏家本真的音质,无形中使得演奏者更关心录音后并经过加工的声音(其实是非真实的)。回想20世纪那些青史留名的大师,如鲁宾斯坦、霍罗维茨、肯普夫、米凯兰杰里、古尔德……哪一个不是首先在音乐厅的钢琴上奏出了别人无法企及的声音?可见时代与科技的进步,也常常会带来负作用(就像电脑的使用会使我们的书写能力下降一样),非常有必要时时提出警示。只有在清醒地认识到这些负作用之后,才能避免和降低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不能鉴别声音的美很可怕


音乐即声音。举世瞩目的钢琴教育家涅高兹说:“每一个钢琴演奏者首先应当关心的就是声音的训练。”这是一句我们每一个弹钢琴的人都应牢记于心的话。然而声音的训练又是一件非常困难和长期的工作,他的另一句话曾使我至今记忆犹新:“我毫不夸张,在我授课时,四分之三的劳动花在音色的探索上。”可以想象,这位教育家是如何教出了像里赫特和吉列尔斯等世界一流的大钢琴家的。当然,能在涅高兹手下学习的学生,肯定不需要老师一遍又一遍地教他们数拍子和纠正错音的。而我们现在的钢琴学子们(包括某些教师),究竟又拿出了几分之几的心血用在了钢琴的声音上?


“纸上谈音”恐怕与纸上谈兵属于一模一样的空谈妄议。声音既没有看得见的形象,也无法用文字和语言表达。如果是谈音乐的理论,诸如和声学、曲式学、对位法,还可以大书一番。但只要涉及声音质量本身,就几乎一个合适的字词都找不到,只能牵强地借用其他有形有色的词汇:如“明亮”“暗淡”“饱满”“干涩”“柔软”“生硬”等。可这类词汇根本就不是声音质量的客观界定,而只是人在听到声音后的主观感受,而且使用这样的形容词汇对缺乏音乐感觉的人来说又毫无意义(如同与色盲的人讲颜色)。另外,还有一些专门针对钢琴声音的词汇,比如“深”“浅”“飘”“死”“压”“虚”“敲”“砸”等,恐怕就只有会弹钢琴的人才能心领神会,因为这其中掺入了触键之人的主观感受。好在我们现在研究钢琴声音的双方都是会弹琴的人,否则一定会被旁人嘲笑用词不当和不知所云。谈论这个话题真可称“明知不可以为,却尽力为之”,也就难免词不达意。


究竟在钢琴上弹出的声音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或什么是还不够好?这个问题没有标准可依,完全是听觉的主观感受。对于我们演奏者来说,就必须从自身的听觉入手。这就需要首先树立基本的声音概念,继而培养并加强对声音的分辨能力。虽然一些天赋高的学生,会主动在钢琴上寻求好听的声音,但大多数人是需要经过引导,并在弹奏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有意识地用耳朵听辨识别,使听觉能力不断改善提高。这无疑是能不能弹出好声音的前提。


不能鉴别声音的美与不美是很可怕的。曾经在一次钢琴比赛之后,有一位落选选手的家长与我纠缠。他质问我为什么他的孩子与获奖的选手弹同样的曲子,明明弹得“更好”却没有得奖?我耐心向她解释:“你的孩子的确弹得非常熟练和完整,但是他的声音不太好听。”出于礼貌我没有用“太不好听”或“很难听”这类更恰如其分的词汇。她生气地说:“可我听他的声音很好嘛!”这竟然使我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得说:“还是请你相信评委们的耳朵吧!”我气呼呼回头就走了,心中在想:“听觉迟钝是不是也会遗传?”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知什么是难听声音的人是绝对弹不出好听的声音的。

相信不会有人误解我说的“好声音”只有一种吧?


谁都知道钢琴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它能发出千变万化的音响。是否是“好声音”最终还是要放到音乐作品中体现的,有时单独听时不好的声音放在特定的作品中会成为“好声音”。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现在只是研究钢琴的基本发音,这有点像歌唱家在练声时做的事,他一定是在找自己最好共鸣位置和气息进行练习,形成自己最“美声”的基本发声方法,却当然不会在歌曲中一直用这种声音演唱。


如果一定要我用文字来形容钢琴基本的“好声音”的话,我只能用前文所列举的一些只有内行人才能意会的词汇:“深”“通”“集中”“到底”“纯”……而不好的声音则是:“浅”“虚”“浮”“散”“砸”……敬请意会。



返回刘巍吉他教室首页>>

标签:学琴

文章评论:

 本文共有0条评论
相关推荐:沈阳吉他老师 | 沈阳学吉 他 | 沈阳吉他培训班

  • 手 机:13940426838 邮 箱:147497309@qq.com
  • 地 址:沈河区铁岭路府北社区116-1号楼411室
  • (市人大南50米、市政府北侧、沈阳市人才市场西侧50米)
  • 2012-2018 © 版权所有:沈阳刘巍古典吉他教室 网站地图
  • 设计维护:暮云坊 辽ICP备120076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