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资讯
位置:沈阳吉他老师 >> 新闻资讯 >> 吉他资讯 >> 浏览文章

每天练琴2小时却没进步?这6个“假装练琴”的坑,你踩了几个?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发布时间:2025/10/10 15:58:15

“我每天都练琴,怎么还是弹不好?”这是吉他学习者最常问的困惑。有人练了1年,连《平凡之路》都弹不流畅;有人练了3年,和弦转换依然卡顿。问题不在“练得少”,而在“假装练琴”——看似花了时间,实则效率低下,甚至养成了坏习惯。


今天有机会我们一起揭露6个最常见的“假装练琴”行为,帮你避开无效练习的陷阱。


一、缺乏系统性: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很多人练琴像“无头苍蝇”:今天练扫弦,明天练指弹,后天又学乐理,结果哪个都没练透。


典型表现是:打开吉他,随机选一首曲子练,练到卡壳就换另一首;或者跟着视频学技巧,这个老师教爬格子,那个老师教击勾弦,最后全混在一起。


问题根源在于:没有明确的学习路径。吉他学习需要分阶段:先练基本功(如爬格子、和弦转换),再学读谱(五线谱/六线谱),最后练曲目和技巧。东拼西凑的练习,就像盖房子不打地基,越往上越容易塌。


解决方法:制定每周计划。例如,周一练爬格子(20分钟),周二练和弦转换(20分钟),周三读谱(20分钟),周末练一首完整曲子。固定内容,循序渐进,进步才会扎实。



二、读谱能力弱:靠“背”不靠“看”

不会读谱的练琴,就像“盲人摸象”。

很多人练曲子靠“死记”:听原曲几遍,记住手指位置,然后照着按。一旦记错或忘谱,就彻底卡住。更严重的是,长期靠“背”练琴,会丧失读谱能力,遇到新曲子就无从下手。


典型场景是:拿到一首新歌的谱子,第一反应是“这太难了”,而不是尝试分析节奏、和弦进行。


突破关键:从简单谱子开始练。先学六线谱(标记手指位置的谱子),再学五线谱(标记音高的谱子);每天花10分钟读谱,不弹琴,只看谱子分析节奏和音符;练曲子时,先读谱再弹,强迫自己“看谱弹”,而不是“背谱弹”。读谱能力是吉他手的“地图”,没有它,永远走不远。



三、基本功不扎实:爬格子都爬不利索


基本功是吉他学习的“根”,但很多人急着“开花”。


典型表现是:爬格子(手指独立性训练)练了3天就放弃,转而去学扫弦、击勾弦这些“炫技”内容;或者练和弦转换时,只练常用的C、G,不练难的大横按(如F、Bm)。结果,弹简单曲子还行,遇到复杂技巧就露馅。


问题根源在于:忽视“慢就是快”的道理。基本功需要重复训练,比如爬格子要练到每根手指能独立、快速按弦;大横按要练到食指能横按6根弦且其他手指不碰错弦。这些训练看似枯燥,却是后期进步的“燃料”。


建议:每天留20分钟练基本功。爬格子从慢到快(先保证每根弦都响,再加速);大横按从部分弦开始(先按响2-4弦,再按全弦);和弦转换从开放和弦(C、G)到横按和弦(F、Bm)逐步升级。基本功越扎实,后期进步越快。



四、练琴不专注:边刷手机边弹琴

“假装练琴”最常见的场景是:吉他放在腿上,手机放在旁边,弹两下看一眼消息,再弹两下刷个视频。


这种“分心式练琴”的危害在于:破坏肌肉记忆的形成。肌肉记忆需要集中注意力,重复正确的动作。如果练琴时三心二意,手指会记住错误的姿势(如按弦用力过猛、换和弦顺序混乱),后期很难纠正。


典型例子是:有人练和弦转换时总按不响,检查后发现是手指位置偏了半毫米——这就是分心时“随便按”的后果。

解决方法:设定“无干扰练琴时间”。


每次练琴前,把手机调至静音,放在另一个房间;练琴时只关注吉他,观察手指位置、按弦力度;用计时器设定25分钟专注练习,结束后休息5分钟。专注练习1小时,比分心练习3小时更有效。



五、缺乏反馈和调整:闭门造车练错方向


很多人练琴是“自己跟自己较劲”:弹错了不知道,弹对了没确认,长期重复错误动作。


典型表现是:练一首曲子时,某个段落总卡顿,但从不问老师或查资料,而是反复“硬练”;或者弹和弦时声音闷,却以为是吉他问题,没检查手指按弦是否到位。


问题根源在于:没有外部反馈。吉他学习需要“输入-反馈-调整”的循环:输入(学新内容)→反馈(确认是否正确)→调整(修正错误)。缺少反馈,就像在黑暗中走路,永远不知道是否偏航。


突破方法:主动寻求反馈。找老师或水平高的琴友帮忙听;用录音设备录下自己的练习,回听找问题(如节奏是否稳、和弦是否响);加入吉他社群,分享练习视频,接受他人建议。反馈是进步的“镜子”,没有它,练再多也是白费。



六、时间分配不合理:把“时间”当“效率”

“我每天练2小时,肯定比练1小时的人进步快”——这是常见的误区。


很多人练琴时间虽长,但分配混乱:前1小时练基本功,后1小时刷手机;或者今天练扫弦2小时,明天练指弹2小时,没有重点。结果,时间花了,效果却差。


问题在于:混淆“时间”和“效率”。有效的练琴需要“目标导向”:每次练琴前明确目标(如“今天练会F和弦转换”),然后集中时间攻克;把时间分配给“弱项”而非“强项”(如和弦转换差就多练,扫弦熟练就少练)。


建议:用“番茄工作法”练琴。每次练琴设定25分钟为一个“番茄钟”,专注完成一个小目标(如练会一首曲子的前两段);每天3-4个“番茄钟”,覆盖基本功、读谱、曲目练习;每周复盘时间分配,调整下一周的重点。时间用在对的地方,进步才会快。



“假装练琴”的本质,是用“时间”掩盖“低效”。它让人产生“我很努力”的错觉,却让进步停滞不前。真正的练琴,是系统性的学习、专注的投入、及时的反馈和合理的时间分配。


当你开始避开这些“假装练琴”的坑,会发现:每天1小时的有效练习,比过去2小时的“混时间”更有成就感。


吉他进步的钥匙,不在“练多久”,而在“怎么练”。



返回刘巍吉他教室首页>>


文章评论:

 本文共有0条评论
相关推荐:沈阳吉他老师 | 沈阳学吉 他 | 沈阳吉他培训班

  • 手 机:13940426838 邮 箱:147497309@qq.com
  • 地 址:沈河区铁岭路府北社区116-1号楼411室
  • (市人大南50米、市政府北侧、沈阳市人才市场西侧50米)
  • 2012-2018 © 版权所有:沈阳刘巍古典吉他教室 网站地图
  • 设计维护:暮云坊 辽ICP备120076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