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自学吉他时犯的7个错误,希望你能避坑
自学吉他因为没有老师指导,非常容易掉进坑里,以下整理7个我在自学吉他时踩过的大坑:忽视基本功、不开节拍器、练过难的曲子、花太多时间找秘籍、只会看谱弹、没有录下自己的演奏、逃避上台。下面会详细分享我的掉坑经验,以及如何爬出来的,希望可以帮助自学吉他的你少走弯路:
错误1:忽视基本功
只练曲子但是没练基本功,很快就会遇到瓶颈上不去,因为实力不够,难度高的曲都练不起来。你要搭配基本功,实力才会提升,以下是我的亲身经验:
在我刚学吉他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在练基本功,我就是翻开吉他教材,看到喜欢的歌就一首一首练下去。开始的时候都很顺利,因为初阶的歌曲都很简单,就是和弦搭配固定的指法。但是当我开始弹到一些前奏比较复杂的歌,例如Eric Clapton 的《Tears In Heaven》,或是间奏比较复杂的歌,例如陈绮贞的《太聪明》的时候,我很明显的卡关了。我的左右手灵活度很明显的跟不上曲子,一到复杂的地方我手指就打结弹不下去。
于是我开始把教材中的基本功特别找出来练,之前都只是过一遍就当作练过了,现在改成每次练琴前,花十分钟练习基本功。结果当完练完基本功再回头弹曲子的时候,我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手指变得灵活了,对于音的掌握度也变好了,这个是之前没发生过的事。
至于基本功要练些什么东西呢?这边提供三个大方向:手指热身操、左手灵活度和右手灵活度。以下说明:
手指暖身操:一些吉他大师在练琴前都会做一些基本的手指暖身运动,有助于手指热身、增加柔软度以及让手指扩张。推荐法国吉他演奏家Pierre Bensusan的暖身方式。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手指运动,这会训练到你单一支手指头的灵活度,这个在平常无聊的时候也可以练习。
左手灵活度:训练左手灵活度的最基础方式就是爬格子。我通常会从第六弦第一格开始爬,爬完1234后,改到第五弦继续爬1234,然后依序把整个指板都爬完。一开始爬的时候不用追求速度,重点是把每一个音都按好、弹清楚,不发出杂音。
右手灵活度:右手的灵活度训练主要是透过一些指法来练习。练习的时候,左手先按一个基本的和弦,右手练习分解指法,可以练的指法网上有非常多推荐。需要注意的是:练习开节拍器,每根弦的平均度,整体动态变化。
错误2:不开节拍器
节拍器也是一个新手常想逃避的环节。但如果你未来想要和别人合奏甚至是组乐队,那你一定要及早开始使用节拍器。
我第一次吃到亏就是合奏的时候,那时吉他社组团比较简单,就是一把吉他一个唱,基本上你节拍不要太差,主唱都可以跟得上。但我们的社团有鼓,而且打鼓的人是很有经验的同学,都是对着节拍器打的,所以你的节拍不稳,一下就会被听出来。记得第一次排练完,鼓手就说:你弹得都没有在鼓点上。我也只能说:对不起,我回去多听节拍器练习。没有办法,你要合奏,就得跟上节拍,不能一直活在自己的节拍当中。
新手一开始对节拍器可能会有点不知所措,但当你对上节拍器的时候,你会感受到一种很微妙的感觉,就是你手的弹奏、脚的节拍、节拍器的节拍三者全部对在一起,当下会有一种"爽"的成就感。
当你可以对到节拍器以后,你对节奏的掌握程度就更上一层楼了,你可以稳住自己的节拍,而且知道如何"对上"别人的节拍,不管是乐队或搭歌都心里有数。
错误3:练过难的曲子
曲子过难(超出当下的程度)只会让自己卡壳甚至手指受伤。自学吉他很常会想要一步登天,而登天的最简单方式似乎就是去练一首超级难的曲子,而且每个年代都有新手抢着练的高难度神曲。连和弦都按不好的新手,刚入门就想挑战这些高难度的曲子,很容易会手指受伤。
为什么?因为当你连和弦的姿势都还没有调整好,就开始接触复杂的指法,姿势是会整体垮掉而不放松,按弦姿势不正确,再加上肌肉紧张的练习,手指受伤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再者是当你为了硬练这些神曲,而忽略了其他真正该学的东西,例如:乐理、音阶、爬格子,进阶和弦按法,培养口袋歌曲……如何找到难度适合的曲子呢?这里教你一个简单的方法:
一首歌/曲子要练到80~90%的完成度,大概需要重头到尾弹过100次;练到可以上台的程度,需要重头到尾弹过500次。所以如果一首歌一个小节就要练几天的话,那明显是太难了,你当下要做的不是硬练,而是先去把基本功培养好,等到实力变强了以后再来练,反而能够事半功倍。
错误4:花太多时间找秘籍
你无法只靠一本教材就成为大师!我刚学吉他的时候,很迷恋金庸小说里的概念:主角在特殊机缘下,得到埋藏已久的武功秘笈,潜心苦练几年后,成为了武学大师。
我在大学吉他社的时候,网络资源还比较缺乏,我就很爱去翻找没见过的教材,看能不能找到传世的吉他秘笈。学校里没有什么特别的教材,我就跑到书店去找,看到越贵、越厚的教材,我就会觉得是秘笈,花钱买下来。可是买来翻一翻又觉得一般,又开始找外文的书籍,花了很多钱。
那些教材确实对我有帮助,但绝对称不上"秘笈",不是某一本练完就可以成为大师。后来我看了一些吉他大师的访谈,像Tommy Emmaneul、Pierre Bensusan、John Mayer、Carlos Santana等等,我发现没有一个大师会说:我是因为某本秘笈变强的。他们更多的是在讲平常练琴的习惯、怎么诠释音乐等等。
所以,成为大师/高手的关键,是在于扎实、正确和大量的练习,把时间花在练琴才是最实际的。
错误5:只会看谱弹
只看谱弹的话,你的学习会受到很大的局限。一开始我在吉他社学吉他,也是一直看谱弹,对我来说,一首歌一定要“找到谱”之后我才能开始,所以平常我就喜欢搜集各种乐谱。
直到有次和同学合奏,同学提出了一首比较冷门的歌,我上网发现查不到吉他谱,当下真的傻眼。但还能怎么办?只能硬着头皮自己尝试扒谱,我才发现只靠吉他谱来学习是不行的。
到我开始学习指弹,发现吉他谱的问题更大,因为很多音乐上的细节并不会呈现在吉他谱上,例如重拍的位置、乐句的分段位置、整体动态等等,这些细节在六线谱一般不会呈现出来,更别说和弦谱了,谱面和原曲实在是差太多了,如果说原曲是100%的话,差的谱子大概只有20%的呈现。
如果你只靠乐谱去学习,而没有仔细聆听音乐的话,你就会遗漏掉很多音乐的细节。
我会建议在学一首歌的时候,先去听原曲,然后尝试自己抓歌,等到抓完以后,再找谱出来比对,看看有什么不同,哪些可以改进。
错误6:没有录下自己的弹奏
录音是检视自己弹奏品质最好的方法。当你在练习曲子的当下,其实是非常忙碌的,你可能要对拍子、要控制自己的左右手,有时候脑袋可能又放空乱想,很难一心多用来听清楚自己到底弹得如何。只有通过录下来播放,你才有机会知道自己真实的弹奏状况。
我开始录下弹奏,算是半强迫的状态下。那时候在吉他社,有同学想要去参加歌唱比赛,找不到伴唱,只好请我录一轨吉他伴奏当伴唱带。这是我第一次打开麦克风认真录下自己的弹奏,真的是惨不忍睹,每根弦的拨弦音都不太平均、拍子对不准、扫弦忽大忽小有杂音……后来同学参加比赛,评审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伴奏是你自己录的?想想真是汗颜。
要用什么样的器材来录音呢?其实用手机来录音就够用了,手机就可以抓到很多弹奏上的破绽和杂音。越早录音越早面对现实,就能越早地纠正错误,少走许多弯路。
错误7:逃避上台
俗话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但这并不代表你在台下狂练十年,一上台就能完美发挥,台上发挥出来的功力和你平常练的实力,大概呈现这样的关系:
台上发挥 = 实力 x 上台系数
初学者的上台系数大概是0.5,如果台下练到90 分了,因为不熟悉舞台,最后发挥出来的就是:90 x 0.5 = 45 分。甚至是你台下练到100 分了,算出来是这样:100 x 0.5 = 50 分。因为你对舞台不熟悉,你的练习在发挥上都会打折。
而对于舞台较熟悉的弹奏者,上台系数就比较高,也许是0.8 ~ 0.9,所以同样台下练到90 分,上台表演就是:90 x 0.9 = 81 分。至于专业的表演者,上台系数甚至是大于1 的,他们在舞台上更能进入心流,发挥出超越平常水准的演出,他们的分数会是这样:100 x 1.2 = 120 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歌曲的演唱会版本,甚至比中规中矩的录音版还好听。
所以,不要逃避上台,因为"上台表演"本身是需要练习的。而你的前20次的上台经验一定很糟糕,或是大悲剧,这很正常!把"上台"想像成是一个游戏或是体育项目,就知道这一点也不奇怪了,大家都是在错误中学习进步的,
我的第一次上台表演是大悲剧,那是在大学的音乐选修课,期末考是请同学上台表演,我选择了陈绮贞的《旅行的意义》。那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女Key要转成男Key,整首歌从头到尾都用假音来唱,还走音……因为上台太过紧张,手指不停地发抖,紧闭双眼不敢看台下,就这样闭着眼睛弹唱完一首歌,最后老师还开玩笑地说:你唱歌都闭眼睛唱喔。我只能很害羞的拿着吉他跑回座位。
再后来的几次上台也是状况频出:弹错、落拍、Capo夹错品、吉他没声音、断弦、走音、忘记段落、拾音器没电……到最后你会发现,台上的自信不单只是因为你在台下练熟了,更多的是你已经很熟习舞台了,你知道怎么避开错误了。所以越早开始上台,越早开始累积舞台经验,越早体会享受舞台的感觉。
总结:以上就是我在自学吉他时犯过的7个错误,希望通过这些经验,可以让你知道哪些东西重要,哪些东西不重要,避免踩坑,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