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资讯
位置:沈阳吉他老师 >> 新闻资讯 >> 吉他资讯 >> 浏览文章

只会练琴就能学好吉他?90%的人漏掉了这4个关键!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 阅读:
发布时间:2025/8/3 21:11:34

“每天练2小时,为什么还是弹不出味道?”这是很多吉他手的困惑。练琴像炒菜,光翻锅不给调料,菜永远差点意思。今天有必要揭秘4个容易被忽略的关键点——光靠“练”不够,还得补上这些短板。


1. 基础理论是进阶基石——不懂乐理,练再多也是“依葫芦画瓢”

乐理不是学霸的专利,而是弹吉他的“说明书”。比如C大调和Am和弦的关系,懂了调式逻辑,弹《平凡之路》时自然明白为什么用G调扫弦更顺。建议从“和弦怎么组合出来的”“节奏怎么数拍子”开始,每天花10分钟记两个知识点,比盲目练10遍谱子更管用。



2. 耳朵比手指更重要——会听才会弹,照着谱子练只是“复制”

很多人弹了3年琴,离开谱子就不会即兴。问题出在“只练眼不练耳”。试试盲听训练:随机按三个和弦(比如C-Am-F),闭眼听区别;或者跟着原版音乐扒节奏,用脚打拍子模仿。耳朵练敏感了,弹《夜空中最亮的星》时,自然知道哪里该强扫、哪里该轻揉。



3. 节奏感很重要——机械练习练不出感染力

同样的扫弦节奏,有人弹得像机器,有人弹得像讲故事。关键在“强弱控制”:比如《成都》前奏,第一下扫弦可以重些,像敲开门;第二下轻点,像推门进屋。建议录视频观察动作:手腕是否僵硬?力度是否平均?再对比大师的现场版,学他们怎么处理“留白”。



4. 学琴是场“马拉松”——闭门造车容易陷入瓶颈

总弹民谣?试试布鲁斯的12小节;总用拨片?改用指弹练练细腻度。每周参加一次“吉他交流局”,哪怕只是互相弹段即兴,也能发现新灵感。比如有人弹《小幸运》时加了滑棒,味道立马不一样——这些细节,光自己练根本想不到。



练琴是核心,但别当“练习机器”。补上乐理、练好耳朵、学会表达、保持交流——这四件事,比每天多练半小时更有用。下次再问“为什么弹不好”,先看看:是不是漏了哪味“调料”?



返回刘巍吉他教室首页>>


文章评论:

 本文共有0条评论
相关推荐:沈阳吉他老师 | 沈阳学吉 他 | 沈阳吉他培训班

  • 手 机:13940426838 邮 箱:147497309@qq.com
  • 地 址:沈河区铁岭路府北社区116-1号楼411室
  • (市人大南50米、市政府北侧、沈阳市人才市场西侧50米)
  • 2012-2018 © 版权所有:沈阳刘巍古典吉他教室 网站地图
  • 设计维护:暮云坊 辽ICP备120076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