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音乐存在的形态和意义
Long May the Water Flow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月18日,在北京朝阳合生汇的杜比影院内参加音乐合辑《活水:一场由周文中引发、关于东西方音乐交融与共同演进的持续讨论》(以下简称《活水》)发布会时,这样一湾看似无穷流动的“活水”就蜿蜒地流动于银幕里的“活水”字样上,不时泛起涟漪。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活水流不止,它不问出身,也不问归处。文明基本都发源于大河流域,从中国的黄河、长江,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再到埃及的尼罗河,水连接着从各个节点上汇入的自然、人、文化,最终成为文明的载体。
音乐也当如这一湾活水,它吸收着不同来源的人的滋养,碰撞和融合在其无穷的流动中从未停止。在这个意义上看,加之如今后疫情时代对全球化的重新审视,厂牌bié Records在《活水》中的尝试颇具野心。
周文中出生于1923年,于1940年代中期远赴美国学习音乐,先后师从俄裔作曲家和指挥家尼古拉斯·斯洛尼姆斯基(Nicholas Slonimsky)、“电子音乐之父”埃德加·瓦雷兹(Edgard Varèse),其早期管弦乐作品《山水》(1949)以中国音乐的旋律、声响为出发点,古诗词的音韵为载体,并结合西方和声技法创作,著名作曲家王西麟曾评价这部作品“用郑板桥道情‘老渔翁,一吊杆,近山崖,旁水湾’的主题旋律,把节奏拆卸开来又多倍放大,把每个音分别布置在乐队的不同乐器的相距很远的广阔的音区里,原来这就是我们听说过但没见过的‘点描技术’!而且全作充满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氛围和情趣,又有极为现代的艺术气息。”这样的创作观贯穿了周文中的一生,“他用当代西方音乐观念和技术对待中国的古代文人文化,表现的是中国文人的情怀和观念。今天不少人所谓‘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在1958年的大跃进时代就听说了,现在更有人提出‘要把中国古代音乐包在天鹅绒里供奉起来,一动不能动’,我想,我们今天学习周文中先生的作品和艺术思想,就是对这种误导性的幼稚理念的回答。”周文中也是杰出的音乐教育家,谭盾、盛宗亮、陈怡、周龙等知名作曲家都是他的学生。
但这样一个为“东方”音乐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却在东方少有人知,连此次参与《活水》合辑的音乐人也多数在参与项目前并未对其有所耳闻。于是,当得知bié Records和Apple Music的年度项目是为周文中百年诞辰致意时,我们几乎毫不怀疑这会是一个蹭热度的行为。毕竟,在大众传播的意义上,周文中先生从来没“热”过。连bié Records创始人孟金辉都在发布会现场表示,他也是在两年前才得知周文中的存在,“为什么一个这么厉害的华人作曲家在全球范围内都这么不被人所知,而且他的融合观念,基于传统的再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但bié Records和Apple Music也没有想靠这个项目来让周先生“热”起来,合辑新闻发布会做得极其精简,甚至有些严肃和学术化。他们将周文中先生音乐创作时的融合理念作为核心,在音乐的创作和音乐人的选择上,都尽量做到融合,打破类型、地域、文化等人为制造的壁垒。
全球化的今天,王西麟所言“一动不能动”的古代音乐创作,在顽固之余,也是一种自我异国情调化的创作,其不分时宜地主动地突出某种不变的东方性,去迎合西方中心的当代音乐创作和评论界。如果说“东方”在前全球化时代尚有其相对固定和封闭的范畴,那么在20世纪以来的全球化浪潮中,这些看似坚不可摧的边界早已千疮百孔,我们很难再凭一些简单的表象决定一个东西的东方属性。孟金辉的老朋友,也是将周文中介绍给他的安德烈,在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并不是中国设计的世界,经济、金融、法律等很多方面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设计的。其实生活方面也一样,你说我们住的房子有中国特色吗,我们开的车有中国特色吗?但中国跟西方还是不一样,那是在很微妙的地方。”在音乐层面也是,许多东西并没有边界,也不知道它是从哪来的,“就像我们说爵士是黑人的音乐,但爵士也不是非洲音乐,”安德烈说道。
bié Records显然知晓这些有着殖民主义色彩的雷区,但回避西方中心,也不能落入东方中心的圈套。在音乐人的选择上,合辑中既有与周文中的严肃先锋音乐创作一脉相承的杜韵,也有国内电子音乐佼佼者孙大威、Howie Lee、33EMYBW等人,既有身处纽约的华人otay:onii施金豆,也有纯粹的外部视角——现居柏林的法国作曲家Yoann Pisterman。这种混搭保障了整张合辑的多元视角,“做合辑构思时,我们并没有从风格的角度去策划,我们在预想融合的概念,尤其是跟周文中先生相关的创作理念时,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命题,而且他的思想本身也是说,在创作过程中,任何外部的手段,任何风格,任何理念,都是你借用的工具,”bié Records负责《活水》项目的Ivan在访谈中说道。
合辑音乐的智能舞曲、先锋音乐面貌,也几乎注定了其“不热”的命运。杜韵的《别字》是9支曲子中变化最多的,据其自述,这也是她对周文中音乐中持续变化手法的致敬和借鉴。杜韵尝试在创作中与当下的时代保持共振,“所谓东方,在地理和自我坐标的层面,在我们的感知意义上,到底在哪儿——这是我寻求突破的方向。”她在音乐中使用了小提琴、印度唢呐(shenhai)、萨克斯、笛子等原声乐器和极为丰富的电子乐音效,音乐在流动的同时持续变化,极大瓦解了这些声响本来具备的地域特征,进而模糊西方古典音乐、东方民族音乐、实验电子音乐和流行乐等不同音乐流派间的界限。这些分类基本是基于刻板印象和因懒惰而带来的套路,“其实西方古典音乐内部也有很多不同的,比如说德奥的和芬兰的。我不是会去在音乐创作中找规律的人,一找规律,就不好玩了。一旦定了规矩,就会限制流动感,这是当代人遇到的很大的问题,因为人类迁徙和文化迁徙如今是很常见的。”
孙大威也是在项目开始后才知道周文中,90年代中后期的窦唯是他印象中中国摇滚乐里把中国音乐和西方结合的很好的,“后面才知道周文中是一个比他年纪更大,又更学院派、更早进行探索的一个人,”他如此形容周文中。孙大威在《足境》中用电子音乐框架搭上古琴音色,觅得和谐,尝试将传统音乐的气韵转译至当下语境中。
Howie Lee在合辑中创作了《阢笕》,周文中的音乐对其最直接的影响是:“你的气韵是在你自己身上,用什么东西都无所谓,有时候我们会质疑自己用这个东西是不是有合法性,是不是有文化挪用的嫌疑。我现在觉得就甭管那么多。”他从传统音乐的特征展开想象,在创作时摒除了任何民族、地域的边界,回归到简朴的动机和一种淡泊的心境。
音频工程师张霖使用Logic Pro
为33EMYBW创作的曲目《南山其音》进行空间音频混音
在Apple Music的支持下,《活水》的录制采用了杜比全景声技术,并在Apple Music上发布了空间音频版本,在杜比影院的全景声试听环境下,声音确实有宽阔的空间感。33EMYBW根据山海经创作了《南山其音》,在她看来,杜比全景声的混音是对音乐的“再创作”,“我并没有给混音师张霖非常明确的要求,比如山海经里的野兽声音位置在哪,它们的性格是怎么样的。这些完全是由他自己凭感觉做的。在杜比影院的空间里,其实每个人都是第三次创作,去想象这样一个声音空间。而且在这个环境里,我的主体性发生了变化。原来我以人的视角去这个画面,现在视觉被关掉时,整个感知会被放大,人类中心视角被消解,你可以想象自己一棵草、一个乌龟或者是一头牛。”
对音乐最终呈现的面貌,孟金辉并不在意其该如何分类,“不管电子音乐或者说作曲音乐,我们忘记任何的形式,首先体验音乐作为一个结果带给大家的感受。我们很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讨论,去打开大家的聆听边界。”
而这,也应是“活水”之源周文中先生希望会有的讨论,音乐的发展,或者音乐的未来,就在于这种无边界的肆意碰撞,无须过问彼此的来历,也无须在意最终的去向,活水,就是其存在的形态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