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从音乐中获得,必然要先为其付出!
几乎每一位音乐老师都曾遇到过这样尴尬的状况:
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想通过学音乐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陶冶其情操,但与此同时,这些家长又不希望孩子在学音乐上花费太多精力,成为孩子的“负担”。难道不走音乐专业,就真的就可以不用严格要求吗?作为音乐老师,对于家长们这样的要求应该如何做出解释?
学习没有便捷方式
踏踏实实才能学有所得
试问:“孩子不想当科学家,老师是不是就不用给孩子布置数学和物理作业了?”想必这个答案在大家心里都非常明确。
认真学习数学、物理等等这些课程绝不是为了让每个孩子都成为科学家,而是希望通过学习,孩子能拥有客观理性的思维和充满智慧的大脑。反言之,想要让孩子拥有客观理性的思维和充满智慧的大脑,就必须重视学习,摆正学习的态度。学习没有便捷方式,踏踏实实才能学有所得。
付出和收获必然成正比
付出和收获必然成正比,学音乐也是如此,只想学,不想练的学习态度,孩子仅仅只是能拥有认识五线谱的能力、手指按响琴键的技能,和粗糙的弹奏技术。这样的音乐水准怎么可能提高孩子的音乐审美,提升气质,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
摆正学习的态度
收获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大
通过音乐提升孩子的内在涵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懈怠慢。
通过学习乐理,能让孩子明白构成音乐的要素以及音乐在乐谱上的表现形式,拓宽孩子的知识面;
通过弹奏练习,能让孩子学会器乐演奏的技巧,锻炼孩子的学习能力;
通过分析作品,能让孩子了解创作音乐的方法,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通过接触不同风格的作品,能开阔孩子的视野,看到音乐的多样性,了解音乐的多元化;
通过聆听大量的音乐作品,加上老师的正确引导,能够提升孩子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洞察力。
但是,这一切都离不开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勤奋的练习,只有这样慢慢深入了解音乐,感受音乐,音乐才会给予反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思维能力,影响着孩子的品性和内涵。
松散的学习态度
给孩子带来的损失是不可逆转的
学习态度是一种习惯,如果家长们认为音乐不是必修课,可以松懈对待的话,这不仅仅会影响到孩子音乐的学习,也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消极的学习状态,养成懒散的学习习惯。
况且,一开始就认定孩子不可能走音乐专业的想法,很有可能会扼杀孩子的音乐天赋。这也会导致本来喜爱音乐的孩子,因没有勤于练习所造成进步缓慢的状况,使孩子对学习音乐失去信心。
因此,一旦做出学音乐的决定,就一定要摆正心态,做好为之努力和坚持的思想。想从音乐中获得,必将先为音乐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