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童家长的自我修养:陪娃写作业算什么?有本事陪娃练琴啊!
“如果一个女性朋友突然不再联系你,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她死了,二是她孩子开始学琴了。”段子来自生活,可生活往往比段子更夸张。
原来就听人说过,
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千万别生娃;
我没信,现在啪啪打脸;
后来又听人说,
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千万别送孩子去学琴;
我又没信,如今追悔莫及。
今天,我要为自己的年轻气盛道歉,并致敬每一位用血泪写下的陪练史的老母亲。
生娃前我们都是妙龄少女、都市丽人、新时代的独立女性,生完孩子我们都成了生无可恋、操心无底线的老母亲,而让孩子学琴后,我们把暴躁母老虎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一次次上演《琴童家长变形记》。
曾经一度以为陪娃写作业是让人最崩溃的事情,直到给自己挖了“陪练”这个大坑,才意识到陪娃写作业算什么,有本事陪娃练琴!
每天一到练琴时间,孩子就能编出各种不练琴的理由。
只要拿起乐器翻开书,就开始想嘘嘘、想便便。练琴怕是比泻药都灵!
要么就脑袋疼,手疼,腰酸背痛。我看你是哪儿都疼,就是皮痒痒!
后来没办法,为了压制住娃那躁动的灵魂,老母亲勇敢尝试新套路:“只要你乖乖练一个小时,我就答应你一个小愿望。”
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个妙招解决了历史性大难题,没想到第二天孩子就来谈条件了:
“我练一个小时可不可以让我看五集《汪汪队》?”
“我练5遍可不可以吃一根雪糕?”
自古套路留不住,唯有强权能进步!
从前的我那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现在的我数得出增四减五,听得出错音节奏,除了没上手练,其他的节拍、三连音、音程,各种音乐知识都学得明明白白。
报上万的补习班,穿几十块的打折T恤,有次看着娃练琴,心里就在想,“孩子啊,你弹得每一个音符,都是老母亲没舍得买的包包、口红、衣服……”
不仅精力、钱包为娃奉献了出去,就连朋友圈都堆满了和学琴有关的各种动态,各种鸡汤、练琴技巧、乐理知识、打卡截图等等。
虽然有时候也想过放弃,但是想想培养孩子一个才艺,提升他的欣赏力、审美力,孩子长大以后,家长的坚持会使他成为人群中的闪光点,一想到这些,老母亲立刻变成“永动机”,打了鸡血浑身充满力气。
陪练这条路虽道阻且长,但行则将至。前路注定充满阻碍,但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就一定能抵达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