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琴唯一的捷径,就是别走弯路!
同一批孩子学琴,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同一起跑线水平的孩子,会随着时间积累而拉开差距,有些孩子就是进步神速,有些孩子却一直原地踏步。最扎心的是,往往弹得更好的孩子,花费在练琴上的时间也并没特别多。所以,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呢?
对于老师来说:
启蒙教学必须规范,目前学琴儿童的动机而言,以提高素质为目的,不求进度与程度的约占一半以上。由此可见,素质教育既是一种时尚,也是一个趋势。然而这种“提高素质”的动机,会被某些家长曲解为“非专业性”的休闲,甚至是“消费享受式”的学习,这种“潜意识”很快地“传播”给准备学琴或正在学琴的孩子。于是便抱着一种游戏、娱乐的“休闲”心态进入课堂,很自然地一动手便毛病百出,因为“心病于先”,“手病”只是“心病”的一种表现。长此以往、且不谈孩子能达到多高水准的程度,就算是提高素质的初衷亦难实现。基于可能会养成孩子散漫、华而不实等不良的作风,所以,老师必须有预见地明示学琴的基本要求。即虽是业余学琴,不搞专业,但弹琴的方法不是业余的,必须按照规范正规的演奏方法去教、去学,这样才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能够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俗语说:万事开头难,学琴也不例外。一个良好的开端是学业成功的一半,此话一点不为过。它可以避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可以避免一些不应有的毛病而成为日后学琴过程中的障碍,甚至是难以纠正的坏习惯。因此,儿童从刚开始接触时起,老师就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正确运用,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踏入学习之门。五六岁学琴的孩子,大脑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他们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模仿性的,所以老师正确的示范很重要。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语言特点,运用生动形象、简单易懂的儿童语言来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对于孩子来说:
练琴无计划,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果练琴是随心情,想起来就练一下,不想练就不练,这样是没办法练出效果的。对孩子来说,看电视,出去溜达,跟朋友玩,叠积木,每一件事情都比枯燥的练琴来得有吸引力。家长要帮孩子设置练琴计划,设置每天的固定练琴时段,如早起练琴一个小时,并细化练琴的具体安排。
每次都从头到尾弹一遍,这是所有同学都喜欢犯的错误习惯,每次练曲子都从头到尾弹一次,结果就是前面的越来越流畅,后面的依旧不熟练。“每遍练习都应当有针对性、有分析。绝不要把练琴时间的大部分花费在一遍又一遍从头到尾的重复上。可以把所有学习的曲目特别困难的片编上号码,集中起来反复练习,对于克服技术困难非常有效。”练琴要用脑,才能弹得好。只有当你的大脑和手指都学会了,你才能真正学会一首曲子。
三个日常练琴方法,①.分段练习;哪里卡壳,死磕哪里!练琴时要对重点难点部分进行“刻意练习”,形成肌肉记忆。②.慢速练习;慢练更利于形成肌肉记忆,让大脑可以记住每个演奏的细节,如手换把的距离,指法变换的方式的关系等。③.录音练习,录制演奏,然后回放。养成录音的习惯,可以提高孩子的压力承受能力,让现场表演更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