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钢琴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理念?
把审美理念融入钢琴教学之中
钢琴演奏是美的表现和美的欣赏。钢琴演奏者既需要具备钢琴艺术修养,亦应具有审美修养。本文将美学与钢琴教学相结合的探索方法,进一步揭示了各门学科的相容性和促进性,对钢琴教学可起到有效的参考作用。
一、老师要努力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成为美丽形象的化身,增进学生对自己的亲近感,使学生喜欢上、愿意上自己教授的课程。
一个人展示在公众面前的形象,不能只是局限在外表的美丽,这种花瓶式的美丽,是经不起长时间的审视的,如果没有其他美元素做帮衬,就会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作为一名老师在传授学生知识时,有责任帮助每一名学生明确理解老师所传授知识的内容,确实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并能够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所需要的时候,也就是培养学生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良好效果,靠的不仅仅是老师在课前要精心准备教案,更需要认真准备教案以外能够帮助教案实施的多方面的东西。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百家讲坛》栏目后,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有选择收看其中的节目,而且选择的标准不仅是节目的内容,更是有魅力专家的讲坛内容。
作为一名钢琴老师,要善于将各种美元素充分地融汇到钢琴知识的授课之中。老师在授课时使用的语言要讲求艺术性,应当雅俗共赏,并且应当将雅俗运用到恰到好处的程度。说话腔调在做到和教授的曲调所需的气场高度契合时,应当讲求悠扬顿挫,富于美感;老师应当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用自身浩瀚的知识量征服学生,增强学生们对老师的信任度,强化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在教学生们演奏一首乐曲时,如果在教授弹奏技术和技巧的同时,把一些诸如曲子的作者的自然情况,创作时的小故事、小插曲、小花絮铺垫其中,就会增强教学效果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二、用审美理念培养学生的乐感,促进学生对乐曲演绎水平的提高
教会学生学会一首曲子,并能流利地弹奏,这不是什么难事,但是,要使学生在弹奏中充分体现出曲子所要表达的意境,可能就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就说明学生们在乐感上出了问题,老师要在培养学生的乐感上下一番工夫了。
乐感实际是对“音乐感染力”的简称,它是一个人经过长期的对(天性悟性高的人是为特例)音乐知识、经验、经历及审美能力的积淀而得到的音乐方面的综合素质。培养乐感的方法很多,多听、多唱、多弹、多想都是很好的办法,要在听中想、在唱中想、在弹中想,要做到多想才能够“灵光闪现”出“禅悟”的神奇功效,这是和曲作者及曲子本身开展神交的强有力的措施。用审美理念来培养培育学生的乐感,这是一个可操作性极强的好办法。教学中,老师要注重从多角度来调动学生对美的寻找、对美的欣赏、对美的感悟,从而增强学生与曲子的交流能力,进一步清晰了解准确把握曲子所要表达的意境,真正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良好效果。比如说老师在教授钢琴课时,让学生们谈谈所要弹奏曲子的旋律美在哪、节奏美在哪、音色美在哪、意境体现的是什么样美的内涵,总结中心思想,使学生们在分段掌握、总体把控中,对所习练的曲子达到准确把握的程度。俗话讲,“磨刀不误砍柴工。”音乐来源于自然,回归于自然,老师要多鼓励培养学生查找美元素的能力、辨别美的能力、增强对美的鉴赏能力,从而培育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听觉的敏锐感,提升学生用心和音乐交流的能力。
三、注重发挥审美理念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升
俗话讲,“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学习钢琴的人,没有雄厚的音乐素养做基础,他就只能是一个机械式的弹奏者和歌唱的机器人,无法去理解音乐、懂得音乐、表现音乐。所以,每名钢琴教师都要坚持把指导学生学习音乐素养作为永恒的课题,贯穿到学生们学习钢琴的始终。但是,由于音乐素养所包含的音乐基础知识较为枯燥,因此,要将美学理念引入其中,让学生们在美的元素感召下增强快乐,强化记忆效果。
音乐素养好的学生,能够具有较好的听辩、唱读、视奏、欣赏四项能力。这是学生今后从事音乐工作的基本能力,作为老师要有责任意识,有负责任的态度,帮助学生打好这方面的基础。在教学中,老师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学生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使学生能够做到将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完美地组合起来。
要向学生们传授必要的美学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如何将美学的知识和钢琴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用美学理念帮助学生们掌握弹奏作品的音乐情感的能力,把握音乐内涵的能力,提高学生们使用钢琴诠释音乐作品美感的能力,创造出优秀音乐作品的能力。
总之,钢琴演奏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科学,不仅需要演奏者要有牢固的钢琴基础,更要有美学理论基础,并有能力将二者辩证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在演奏中使观众享受到钢琴及钢琴演奏者带来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