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谱不是推广五线谱的障碍 | 争鸣
经常听人说,中国音乐滞后于国外的症结之一,是五线谱的普及程度太低。本来这句话没毛病。但是他们进而深究原因,却得出是因为“横行”的简谱抢了五线谱天地。所以,“抑简扬线”势在必行。在很大一部分人眼里,简谱就是音乐世界的“香烟”,图了一时快感,害了一世健康。对这种百害无一利的东西,必须狠下决心,彻底消灭之。
这样简单地把棍子打在至今还在大量使用的简谱(说的是“数字简谱”,而非其他各类简谱)身上,会不会武断了点?这两者难道是必然的因果关系吗?
早些年,从小学习和使用五线谱的我也很赞成“抑简扬线”的观点。毕竟“线、简”二谱,我更熟悉五线谱,用得顺手。我也身体力行,在社会实践中,大力推崇使用五线谱。
然而大力的推行与实际收效未成正比,使用五线谱屡屡受阻。反观简谱,却依旧雄霸天下。尤其是许多专业人士也好这一口,简谱使用得游刃有余。对这种现象我十分疑惑,于是很想了解其中究竟。
伟人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吃一吃。”要判断一个事物好坏、对错,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是要客观、公正、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身。于是,我主动去了解简谱。
同源西方记谱法的简谱和五线谱,在经过演变、定型后早就先后流入了中国。简谱和五线谱对中国的音乐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以致并行使用至今。
简谱和五线谱最大的区别在标识音高的方法不同。
简谱——重申是“数字简谱”——以阿拉伯数字1至7表示自然音阶中的7个音,通过标示在数字上下的圆点及圆点数量来表示更低或更高的音。五线谱则是通过五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不同的“间、线”和上下加线的“间、线”,表示不同音高。
两种记谱法在使用中须结合唱名法才能实际生效。所以有必要对两种唱名法——首调唱名法、固定调唱名法进一步作必要厘清。
首调唱名法是将调性中主音定为“do”音。根据调性的不同,“do”音的具体音高也会发生改变(1=#F或1=C)。固定调唱名法是将唱名与音高固定,唱名不随着调性改变而改变。
根据手头资料,简谱晚于线谱问世。五线谱在纽姆谱的基础上经过一线、四线等阶段,在17世纪已基本定型为现在通用的形式。数字简谱虽在16世纪由法国传教士苏埃蒂发明,在18世纪才由卢梭重提,又经过19世纪加兰、帕里斯、谢韦三人的改进,最终定型成为现代的数字简谱。
在中国,早在1714年成书的《律吕正义》就已记载了五线谱传入中国。到了19世纪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五线谱已得以广泛推广使用。另一边,晚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旅日学习的曾志忞、沈心工等人才有记录地将简谱带到中国,使其在“学堂乐歌”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不难看出,五线谱和简谱是在相似的历史时间里先后出现,且是平行的两种记谱方法。不论具体原因是什么,可以确认的是两者的初衷都是为了用规范记谱方式,达到方便使用者的目的。基于此,简谱和五线谱本无所谓孰是孰非和谁是谁的替代版或升级版的说法。
如果正视现实,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国际主流确实是压倒优势地在使用五线谱了。既然如此,那为什么简谱在中国仍大行其道呢?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是再要回到历史和受众的角度来探讨。
相对五线谱而言,简谱因为有便于记谱抄写,通俗易学、方便记忆等优势,非常利于作品的创作和传播,所以,无论有无音乐基础的人都乐于接受。证据是,在不久后爆发的抗日战争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简谱作为传唱革命歌曲、鼓舞民众斗志、抒发内在感情的主要手段之一,赢得了中国音乐的几乎全部江山。在这一历史背景下,简谱奠定了其在中国音乐界的地位是顺理成章的。同时有个小插曲,简谱与中国的工尺谱在核心逻辑上异曲同工,且更简洁,先天地为简谱在中国受到民众喜欢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相对简谱而言,五线谱有着记谱明确、图示直观等优势。在五线谱产生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它都是作为记录乐谱最标准的工具。由于五线谱可以直观地通过空间差距来体现音高之间的距离关系,使其在单声部多音记谱或多声部记谱时,可以让使用者清楚地知道音与音之间的关系。虽然五线谱在传入中国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成为中国最通行的记谱法,但它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随着近年来国民音乐能力的提高、作品演奏难度的提升和创作记谱准确性的绝对需要,五线谱愈发凸显的优势使其被越来越多的业内外人士使用和推广。
如果搭上时代“顺风车”的简谱,是凭借自身优势和运气成为现在的“一哥”的,那么,要让五线谱夺过主导权,最快捷的方法是让简谱“灭亡”。这能行吗?
这里还要结合今天国内的实际情况,再啰嗦一下两种读谱法的优劣。
今天,与简谱相结合的主要是首调唱名法。即在每个调性开始的地方标上“do”为哪个音高(1=C),在转调部分标上一个前后调的相同音(前1=后5)方便转调。这种结合方法旨在唱、奏作品时,尽量避免因为调式调性变化而产生的半音关系。但因为其唱名不固定,使得作品在出现频繁转调时,会出现前后相同唱名因音高不同而影响音准的情况。
五线谱若采用固定调唱名法,始终将中央C作为“do”来演唱。在作品出现频繁转调时,不会出现简谱中同唱名不同音高的音相互影响的问题。这使得熟练使用五线谱固定调唱名法的人,具有看了能唱,唱了能准的能力。但此种方法要求的固定音准能力较强,对部分能力弱的人来说,削弱了歌曲的旋律性会加大记忆难度。
综上所述:
一、简谱为中国广泛运用,是其自身优势和历史需求相结合后产生的结果,是帮助中国音乐普及和发展的一大功臣,不能让它背中国音乐滞后的“锅”。
二、五线谱有其无可争议的优势,未来中国音乐主导的记谱法很可能会转为五线谱,但并不意味五线谱就尽善尽美,用了五线谱中国音乐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大繁荣了。
三、简谱和五线谱各有优势,能够都掌握是最好的。首调唱法和固定调唱法各有优势,能够都掌握是最好的。
凡事不都非黑即白,非彼即此,甚至你死我活。中国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使用上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以前没有高速公路是因为村道、田埂在作祟,现在有了科学和先进的高速公路,不久的将来,所有的村道、田埂都将灭亡。
理智的人知道,高速公路和村道、田埂各应所需,可以共存。在繁荣中国音乐的路上,简谱和五线谱是否也应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