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好音乐,是因为你“不从耳朵训练开始,而从手开始!”
浅谈如何正确的练琴
只要学习过乐器的人都会遇到如何“练琴”的问题。即使你已经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也离不开“练琴”这件事。怎样有效的练习?如何以正确的方法达到练习目的?怎样避免练习的过程中重复错误?本文将以作者自己的学琴经历、从事表演专业的工作经验及教授乐器的教学成果,与读者分享。本文作者王一如,《文化研究》2017年1月
1、给初学者的几点建议
我和大提琴的相遇是由我爸爸“包办婚姻”开始的。为什么用这个词来形容呢?因为我最感兴趣的不是拉琴而是画画。相信很多朋友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是“被迫”接受,或者退而求其次地开始学习乐器的。“不喜欢练琴”是再正常不过的心理表现了。既然开始不太愉快,如何使这个枯燥的练琴过程变得有趣又有效呢?
1.1、万事开头难
学习任何事物,“入门”都是一关。拿学习用筷子吃饭为例,很多小孩子一开始都拒绝使用筷子,因为不如勺子那么容易掌握。但是“回避”不能解决问题,“替代”更是阻碍成长的绊脚石。只有细心地启发、诱导,学习有效的使用方法,本着“不惧怕困难”的心态才能掌握和驾驭它,慢慢使其变得“得心应手”。
1.2、自己是最好的老师
在现今的中国,每十位小学生当中,至少有一位或两位是接触和学习过乐器的。由于时代对如今的青少年的要求已经不只是全面发展了,“门儿门儿精”成为了普遍现象。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占据了孩子们宝贵的业余时间,孩子们被压抑得苦不堪言。节约时间、高效完成作业,成为每个家庭的“学习革命”。那么,关于练琴,怎样节约时间、怎样高效呢?
(1)带着问题去练习
非常幸运的是,我的启蒙导师是一位经验丰富又充满爱心的老师。他常常鼓励我勇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而我所害怕的不是问题本身,而是到哪去“找问题”。为此每次上课前我都因为提不出问题而尴尬万分。
多年后,开始从事儿童音乐教育的我,慢慢在教学中发现了那些我小时候不曾“寻找”到的问题。我们常常说要不耻下问,但是发现自己的问题是需要经验和敏锐的观察力的。既然初学者没有经验,那么就要试着“带着问题去练习”。把老师在课堂上讲的要点、注意事项结合到练习中。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佳途径”。拿左手机能训练为例,老师们常把左手的手型比喻成“老虎爪”,但是对五岁的孩子来说他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变成老虎爪”?和怎么去保持这个手型。所以,抽象概念需要大量的感性认知才会上升为理性认识。
(2)想办法自己“解决”问题
几乎所有的老师都会在教学中对学生强调一件事:动脑筋地学习。当我还是初学者的时候,我也曾为不能想出好办法而苦恼过。即使我已经“幸运”地发现了演奏中的问题,仍然不能很有效地解决它。也许你会说,留着问题问老师不就行了?那就背离了我们想要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初衷。拿弦乐器演奏中的音准问题来说,有的孩子有音高概念,有的孩子是没有的,需要后天地训练。当遇到音准困难时,首先要先弄清“为什么不准?”,左手的位置是否在胶条上(初学者使用的用来参照音准位置的音位标记)、拇指的位置是否太靠里等等。只有当孩子自己发现原因并想办法改善它的时候,这个过程是最宝贵的,也是最有学习效果的。
2、总结教学与演奏的成果
2.1、注重音乐基础知识
很多小朋友在老师布置新的音乐作业时会显得特别“愁眉苦脸”。她不认为你在给她讲新的故事,不认为这会是一组新的玩具,她认为新的作业代表了痛苦的试奏和枯燥的练习。首先我要讲讲一个普遍性的学习误区:我们早期学习乐器的教学方法是“口传心授”、“师傅带徒弟”式的。早些年的中国,对于学习西洋乐器的人来说,没有现在那么多的音像资料,对于音乐理论的学习也是非常不系统的。近几年才开始慢慢重视起基础理论的学习。很多在试奏上有困难的孩子,其主要原因是对乐理不了解,没有音高和节奏的训练,也就是缺乏视唱练耳的练习。正如,连字都不认识几个的孩子,让他读一整篇课文,那真是难为人了。音乐基础知识是开始学习任何一门乐器的首要说明书。
2.2、培养内心听觉,注重音乐的审美情趣
学习弦乐器的家长常常羡慕学钢琴的家长每天耳边听到的不是“杀鸡声”而是有音高的“悦音”。坦白讲,弓弦乐器的音准问题是个难点,但不是绝对。钢琴是“被动听觉”,指手指弹出声音,耳朵反应是什么音高。而弦乐器它需要“内心听觉”,指在演奏这个音之前,内心中和脑海里就要有这个声音和音准的概念了。这是可以通过视唱练耳来训练的。对声音的审美也直接影响演奏者的音色。平时欣赏和身处的环境,会对练习者本身有潜意识的影响。对声音的要求也会因审美的不同而变化。
2.3、思想的深度决定音乐的深度
我国培养了许多少年天才型的音乐人才,然而随着年龄的成熟,却不是所有的人都成功地成为预想中的音乐家了。这其中的原因不得不令我们反思。曾经有一篇文章中提到关于我国音乐教育中的弊端:“学音乐,不从耳朵训练开始,而从手开始;学音乐审美不从声音审美开始,而从演奏技术开始,都是导致音乐学习不好结果的致命因素。音乐是艺术,学艺术不重视文化和理论,肯定是盲人摸象。不懂理论,怎么能分析作品和理解作品的结构,不知道作品的结构,如何清晰地呈现作品,更休谈表达出作品结构内的文化寓意和思想。”有人把建筑比喻成凝固的音乐,建筑是门综合艺术,而音乐的足迹更是久远,它贯穿人类的发展史。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代变化、发展,与生活相关、与哲学相通,它是歌颂和赞美真理的艺术形式。我们学习音乐,不光是学习音符,更是学习文化和语言......练琴,在艺术家的理解中,练的是思维的广度,是思想的深度。
3、结语
在写这篇题目的名字之前,我犹豫不决,到底要不要用“如何正确地练琴”为题,我不能武断地说,我所建议和提倡的完全正确,毕竟练琴还是因人而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我希望,对于那些不了解器乐和音乐学习的人,多少能够有一些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