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百科】音乐是如何创造出来的?
对大多数人来说,作曲家是个神秘的人物。每当谈到一首乐曲是如何写成的时候,听众往往是一头雾水。
作曲家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创作的,他怎么能持续不断地写下去,换句话说,他是怎么学会这门手艺的,从哪儿学会的,这一连串的疑问,就像无法穿越的黑暗一般。
首先是灵感问题,很多人希望知道它与音乐创作有什么关系。当发现作曲家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整天思考这个问题,人们几乎感到难以置信。对作曲家来说,作曲是自然而然的事,外行总是很难觉察到。
作曲是作曲家的天职,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作曲家生来就该做的事。因此,面对灵感问题,作曲家不会对自己说,“我有灵感吗?”,而是说,“我今天想写点什么吗?”
假如他想,他就去写曲子。这有点儿像自己问自己,“我困吗?”如果你觉得困,你就去睡觉;如果不困就不睡。假如作曲家不想写,他就不写。这事儿就这么简单。
当然,作品写完以后,每个作曲家都希望别人说,这首作品是在灵感激发之下创作的。他本人也希望如此,不过这只是事后的说法而已。
还有一个问题引起大多数人的好奇心,“你作曲的时候,用不用钢琴?”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使用钢琴作曲不体面。人们会联想到,贝多芬在田野里作曲的情景。
可是,只要稍加思考就明白,如今不用钢琴是难以想象的,作曲已经不像莫扎特和贝多芬时代那么简单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和声比过去复杂多了。
还有一个问题引起大多数人的好奇心,“你作曲的时候,用不用钢琴?”有一种流行的看法认为,使用钢琴作曲不体面。人们会联想到,贝多芬在田野里作曲的情景。
可是,只要稍加思考就明白,如今不用钢琴是难以想象的,作曲已经不像莫扎特和贝多芬时代那么简单了,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和声比过去复杂多了。
当今的作曲家很少有不参考钢琴的效果,就能把整首作品写下来的。事实上,斯特拉文斯基在他的《自传》中说,不用钢琴作曲是错误的,作曲家一刻也离不开“音响材料”。
这样说未免走到另外一个极端,不过说到底,怎么写是作曲家个人的事情,方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作曲家不知道这个主题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种情况他控制不了。而它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可能是一个旋律,也可能是一种伴奏音型。所有这些,都是乐思在作曲家脑海里呈现的不同方式。
有了乐思,作曲家就开始盘算,想看看线条起伏的样子或者方式。就好像这个线条是画出来的,而不是音乐的线条。他甚至打算加以润色,就像在作画时进行修改一样。如此这般,旋律线的起伏就可以得到改进。
作曲家不知道这个主题是从哪里冒出来的,这种情况他控制不了。而它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出现。可能是一个旋律,也可能是一种伴奏音型。所有这些,都是乐思在作曲家脑海里呈现的不同方式。
有了乐思,作曲家就开始盘算,想看看线条起伏的样子或者方式。就好像这个线条是画出来的,而不是音乐的线条。他甚至打算加以润色,就像在作画时进行修改一样。如此这般,旋律线的起伏就可以得到改进。
经过对主题素材的审视之后,作曲家必须决定采用哪种音响媒介最为合适。是适合交响乐的主题呢,还是由于性质上更私密,更适合弦乐四重奏呢?有的时候在弄清最恰当的音响媒介之前,作曲家的创作已经完成一半了。
接下来的工作是最为艰巨的,就是把所有的素材都“焊接”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作曲家的任务,是要使听音乐的人,始终知道自己听到了哪个段落,开始段、中间段,还是结束段。重要的是,整首作品的安排必须巧妙,看不出“焊接点”在哪里。
从字面上说,一首好的乐曲必须给人一种流动感,一种从第一个音符到最后一个音符的连贯感。音乐学院所有低年级的学生都知道这个原理,而一旦运用了这个原理,就是向最伟大的作曲家提出挑战!
一首伟大的交响曲就像一条密西西比河,从出发那一刻起,它就不可阻挡地流向遥远的、可以预见的终点。
音乐必须永远是流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它的本质,而这种连续性和流动性,也就是那条“长线”的创造,是决定每个作曲家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