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资讯
位置:沈阳吉他老师 >> 新闻资讯 >> 吉他资讯 >> 浏览文章

古典音乐作品的诠释

来源:沈阳学吉他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发布时间:2021/4/9 17:16:26


  伟大的音乐作品流芳百世。而后世一代一代的人揭力去揣摩研究作曲者的原意,风格,时代背景,再把作品重演绎,这里会出现过火了的情况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50年代,音乐历史专家开始推崇用当时的乐器来尽可能真实忠实的来诠释当时的音乐。这我个人觉得有点误入歧途。作为历史的回顾和见证,我觉得可以。但是要贬低钢琴演奏巴洛克音乐的作用和能力,那就过火了。况且,如果当时的巴赫真的拥有了我们现代的钢琴,那么他很有可能创造出比他现有作品更伟大的作品!


  学生在钢琴上演绎这些作品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疑问,又比如:如果说表达上经常出现演奏者比作曲者的原意理解得更广.更深,那么,这又算是什么呢,音乐在发展?可古典是历史啊。本来是提倡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奏出自己的风格,而这种“自己的风格”是否沾上了现时代的气息呢?毕竟我们不是古人,不可能完全从古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可谁又真正知道原作者演绎的时候在想什么呢?或者作者当时根据心情而随手加上去的一点表情记号,诠释者则完全可以按需要演绎成不同味道的版本,是不是证实了作者有过某种的演绎或意思,那么,后人弹成这样相对来讲就是对的呢?


  其实在每个时期,钢琴演奏的偏好和倾向都不同。为什么我们现在听20世纪初那些大师们的演奏会与现在这么不同,甚至有些演奏在目前看来是难以被接受的。在没有录音的时代,对于在现场音乐会的演奏失误也是更有包容性,更可以原谅的。但是现在,你如果在波里尼的现场听到他的错音,你会怎么想呢。对他的录音,你又会怎么想呢。所以方方面面都影响了演奏家的取向。至于作曲家随心加一些东西在谱子上,那是经常有的。莫扎特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他往往在演出的前一分钟都在改他的谱子,有些谱子甚至没写好,就上台发挥了。然后下来再写。写出来的可能和台上刚弹的就不一样。有的曲子作曲家还在不同时期改过,比如象舒曼的大卫同盟舞曲,有的演奏家演奏第一版本,有的弹第二版本,有的两个版本结合加取舍。所以谱子本身只是一些纸,关键还是看如何才能把纸上的那些符号化成你想的或是你想要别人接受的东西。


  很多时候, “音乐再现活动”是一种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比“作曲这种创造性劳动”更需要“创造”的“活动”,否则为什么拉赫玛尼诺夫会发出莫塞维茨弹拉的作品比拉自己弹得好这样一种感慨呢?“各种分析能力和技能学习掌握能力"是可以培养的,但诠释作品也需要灵感和天赋,否则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分析不好和掌握不好呢?而手的机能、耳朵的灵敏度和乐感在有的时候就不是靠训练可以提高到如何如何的。当然这里所提到的“乐感”不是那种摇头晃脑、痛苦欲绝的所谓有表情,而是一种对音乐的直感和表达音乐的欲望,更高境界的乐感是指一种全方位把握音乐的分寸感。拥有好的乐感无意是对诠释好作曲家的作品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要诠释好一首作品,合乎情理,又有自己的风格,那么首先得对自己的各方面有较为客观的看法和认识,然后才有可能去寻找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再就是,有些作曲家的早期作品或许从创作技巧等方面尚不成熟,但作为一个好的二度创作者,就是一个对无论是成熟的和不成熟的作品都要诠释得成熟的人。(文/唐哲)



返回刘巍吉他教室首页>>


文章评论:

 本文共有0条评论
相关推荐:沈阳吉他老师 | 沈阳学吉 他 | 沈阳吉他培训班

  • 手 机:13940426838 邮 箱:147497309@qq.com
  • 地 址:沈河区铁岭路府北社区116-1号楼411室
  • (市人大南50米、市政府北侧、沈阳市人才市场西侧50米)
  • 2012-2018 © 版权所有:沈阳刘巍古典吉他教室 网站地图
  • 设计维护:暮云坊 辽ICP备120076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