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克曼的“大师秘诀”——慢练!
曾经有人向著名的小提琴家﹑中提琴家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提问说:“您想对当代年轻的演奏家提些什么建议吗?”
回答只有一句话:“Practice Slowly!”,就是“慢练”。
完美的演奏离不开一个清晰的大脑,而“慢练”可以帮助演奏者整理思绪、增强技艺。授课中,祖克曼反复向演奏者强调“慢练”的重要性,并向观众简要展示了如何在练习中由慢至快、循序渐进的多种方法,可见大师的超强功力也离不开日积月累的练习。大师还认为任何作品都可以当作练习的媒介,如练习曲、协奏曲、乐队片段等等,即便是儿歌《小星星》也被祖克曼用来诙谐的演绎,通过音形变奏处理,对节奏或弓法进行重新组合演奏,以此来让小提琴学习者举一反三,将简单的作品转换成极为丰富的练习素材。
图片
“慢练”——制胜的法宝
慢练一直是教琴和学琴的人们争论不休的一种练习方法。有的人把它当作成功制胜的法宝,可有人却闻“慢”色变。有的人会奇怪了,为什么人们会害怕慢练呢,慢比快要容易许多啊?可是众所周知,骑自行车时,骑得快比骑得慢容易,骑得慢时反而很难控制平衡,这时需要脑筋高度集中,掌握住车把,稍不留神控制不住肌肉,车子就会失控致使摔倒,这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枯燥冗长的慢练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谁都喜欢在台上风光的演出,释放自己的魅力,又有谁会爱好在私下关着门独自慢悠悠地苦练呢,既不能流畅地演奏旋律在“自娱自乐”中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又不能迅捷地溜跑自己灵巧的手指,来炫耀技巧。
平时生活中人们在用正常速度做一件事时,多是下意识的行为,是本能反应。可当事情很复杂,需要顾及很多方面的时候,会感觉脑子跟不上来,需要放慢速度,逐一解决分析,让每个动作都成为有意识行为,最后达到熟练从而使动作达到正常速度,回归动作的下意识。这其实就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把各个动作都有意识的分解输入记忆,再通过正确的积累,达到最后下意识的输出。这一切有意识的输入行为是在快速的下意识的正常速度中难以完成的。就好比写一篇文章的速度要比读一篇文章慢得多,写是输入,读是输出。我们之所以需要慢练就是要遵循这个学习规律。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意识的慢练都是为了最后演奏时行为动作能够真正准确地做到下意识的自然流露而采取的合理方法。
避免“慢练”的误区
有人曾风趣且准确地说过:毛病都是练出来的。可以看出合理的练习过程对于最后的成功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关于慢练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在慢速练习时到底要投入多少精神能量。在慢练当中很多人大脑都会处于懈怠状态,头脑运行速度和手指同样缓慢,也不用坚定的节奏约束。这样的练习只会把自己练进死胡同的怪圈,时间长了会变得毫无表现欲,更别说表现音乐的活力了。其实慢练的精髓只是把音的时值有节制的延长,其他包括换弦换弓换把换指以及思维的的速度都和正常演奏状态一样。这样一来,所要付出的心理能量反而比演奏正常速度时更加大。
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领导人讲话,每到最后一句时总是会把语速放慢,把每个音节拉长,同时每个字都会比前面的语气更加铿锵有力。也就是说,语速慢了,可赋予每个字的能量就需要更大。慢练时也应该这样,我们应当对于每个音每个细节投入更多的关注,心中更加咬文嚼字的默唱,更加夸张的练习每个要点。而不是乐曲速度慢下来了,心跟着也慢了下来,心中的能量在慢练中应该是更大更充分的。
“慢练”的方法
然而,真正有效率的慢练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这其中有些误区:无边无涯的慢,没有节制和计划的慢练。学琴的孩子一般从小就听老师常说练琴要放慢些,听话的孩子就乖乖的在家慢慢的练,这种练习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对今后的演奏有害!
从慢练的动机来看,是因为手指来不及完成脑中设想的复杂的效果,而放慢分解练习,而很多人却是在并不明确乐曲的最终效果的情况下放慢很多练习,他们并不知道现在放慢是为了以后拉成什么样子什么速度,只是为了遵从老师的要求而已,脑中并没有严格的要求,没有全神贯注的捕捉各种细节的漏洞,这种没有目的性的慢练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偷懒。
其实有效的慢练应该是有周密的计划性的。在对曲子最终效果深入理解从而转入练习过程后,开始时给自己设定一个最慢的速度,这个速度需要保证能够顾及到所有需要严格要求的地方,当这个速度基本能胜任后就应该加快一些速度了,然后逐渐加到正常速度。
整个练习的过程要尽可能缩短,也就是说慢练只是个妥协的手段。一旦有能力在某种程度的慢速度中做到动作及感觉精确到位,就应该逐渐加快,向正常速度奋进,而并不应该以练习过程中从头至尾的慢练为光荣,然后被动的等候着最后惊人的结果的到来。成果是靠有计划性的设计和由慢至快的合理练习过程打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