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章
位置:沈阳吉他老师 >> 新闻资讯 >> 教学文章 >> 浏览文章

究极分析:到底什么是“五音不全”,“五音不全”有没有救?

来源:沈阳学吉他网 发布:刘巍老师 阅读:
发布时间:2020/5/19 13:34:49


前几天我们谈到了“绝对音感”,即不依赖基准音辨识音高的能力,这篇文章我们再来讨论一下,相反方向的另一个极端,依赖什么都无法辨识音高的状况——“五音不全”。


五音不全的原意,是指无法听辨1、2、3、5、6这五个音高,也没法唱准这五个音。不过现在一般就是指一个人唱歌总是跑调、走音。


如果你没法判断自己是否五音不全,可以做做看下面两个测试(这两个测试链接是哎呀妞在百度“失歌症”贴吧找到的,是ID为“三和弦”的一位吧友设计的,测试前需要填一下名字和qq,但哎呀妞试过了乱填也是ok哒,记得在留言区告诉我你拿了几分~):


即使你真的“五音不全”,也不必太灰心,“五音不全”又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的。先天性即所说的音乐性失语症,或称失歌症,英文学名是Amusia。后天性的“五音不全”,通常是因为幼年缺乏音乐训练,或歌唱发声习惯导致的音准不好。后天性的“五音不全”是可以通过训练来弥补的!也还是有救的!


接下来我们详细地看一下:到底什么是“五音不全”?如何挽救后天性的“五音不全”?


首先,我们先要知道到底什么是“音”,以及“五音”到底是哪五个音。


音,或音高,英文pitch,基于频率的对数函数。


为什么是对数函数呢?因为人耳听辨音高是基于频率的比而不是频率的差。比如频率比2:1的两个音,音高就差了一个八度。现在最通用的音阶是基于十二平均律的,把一个八度内的音等比分为12份,也就是做十二次方根运算。(对十二平均律好奇的同学,可以看我们前两天发的文章:朱载堉用算盘算出了十二平均律?)


音乐家们约定440Hz为国际标准音(A4)。所以我们可以得到频率和音高的换算公式:


n = 12 x log2(f/440)


其中,n表示在标准音上方(或负数便表示下方)几个半音。


有些同学说一看到对数就好慌,想起了被数学老师支配的恐惧。那我们换成次方吧,这个公式也可以表达为:


f = (2^(1/12))^n × 440


比如我们算一下中央C的频率:中央C是C4,在标准音A4下方9个半音处,所以n=9,2的十二次方根约为1.059463094359,所以就是(1.059463094359)^(-9)再乘440Hz,最后结果约为261.6Hz。


当然,音乐家们早就帮你都算好了,请看下方的音高频率对照表:


音高频率表(来源:维基百科)


简单来说,音高是由震动频率来决定的。人耳一般可听到的频率为20Hz至20000Hz,对低于5000Hz的具有音高辨别能力。


再来讨论一下“五音”。不管是自然大调还是小调,都是七个音,那“五音”是从何而来呢?这是因为,在中国古乐里,是使用五声音阶和五音唱名的,唐代称“合、四、乙、尺、工”,再以前被叫做“宫、商、角、徵、羽”,分别对应西乐的1(dol),2(re),3(mi),5(sol),6(la)。


最早的“宫、商、角、徵、羽”,春秋时期已有记载,《管子·地员》第五十八:


“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以清。凡将起五音凡首,先主一而三之,四开以合九九,以是生黄钟小素之首,以成宫。三分而益之以一,为百有八,为徵。不无有三分而去其乘,适足,以是生商。有三分,而复于其所,以是成羽。有三分,去其乘,适足,以是成角。”


在这段文字中,除记载了著名的“三分损益法”如何制律得音,还提到了饲养的禽畜与五音的关系。更有意思的是,音乐治疗的概念在《皇帝内经》便已出现,言“五音疗疾”。亦有说法将五音与五行说相关联,将其赋予五行的属性。在这些说法中,我们可以感受的古人朴素的哲学思想色彩。


为什么有的人会先天性五音不全?


1980年,Kalmus 和Fry指出,在普遍人群中,有约4%的人是“乐盲”,唱歌唱不在调上,对于歌曲中明显的跑调也不能识别。这种障碍被命名为“先天性音乐性失语症”(Congenital Amusia),后来简称为“音乐性失语症”或“失歌症”或“失音症”(Amusia),这就是我们俗称的先天性的“五音不全”。患有“失歌症”的人,对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受损。


医学上,测试这种障碍一般使用蒙特利尔失乐症诊断测验(Montreal Battery of Evaluation of Amusia, MBEA)。其分为6个分测验,分别涉及旋律轮廓、音程、音阶、节奏、节拍、记忆。[1] 具体内容有“识别出音高是否发生了变化”,“识别轮廓变化与否”等。


2000年,Johnsrude等人基于“先前对于病变和功能成像研究表明,在音高处理的某些方面,右侧听觉皮层区域比左侧听觉皮层区域更大”这一点,测试了14例神经学正常的受试者和31例从右或左颞叶进行手术切除以缓解顽固性癫痫的患者。他们采用了两项任务,一是辨别成对单音是否相同,二是辨别成对变化音高的方向(是上升还是下降)。他们得出结论:在音高辨别任务中的平均阈值,在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没有差异。在判断音高变化方向时,颞叶切除侵犯了右半球赫氏回旋的患者表现出明显升高的阈值。[2]


也就是说,因其他疾病而切除了「右半球赫氏回旋」的测试者,在判断音高变化方向时,就达不到对照组(正常人)的水平了。


我们可以看到,在对于失歌症进行脑神经科学研究之前,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大量关于音高认知的相关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而大脑这样物品,可谓“方寸天地有乾坤”,或许可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至今我们对其的了解都只是冰山一角,而对它的好奇和研究,从古至今从未停止。


目前,对于大脑的神经科学研究,主要有断层显像,脑电技术和磁共振成像等技术。以下我简单列举几个对于失歌症的相关研究。


先前的行为学研究证据显示,失歌症是大脑皮层对音高加工处理存在障碍,却缺乏神经结构方面的认识。2006年,Hyde等人首次进行了对失歌症的结构性神经基础研究[3],他们使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通过分析两个独立的受试者样本的T1加权磁共振图像,来检测与对照组的大脑的解剖学差异,发现白质在右侧额下回减少的解剖学现象。[4]Peretz等人使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来观测失歌症患者与控制组的区别。他们发现失歌症组的N1波正常。失歌症组的N2-P3复合波表现异常,在较大音程距离时,其P3波幅为对照组的两倍,而对于25音分和50音分的小幅音高距离,表现却明显微弱。[1][3][5]


研究均显示,失歌症者的右脑听觉皮层与额下皮层之间的结构及功能性连接存在异常被认为是与正常个体关键区别。导致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基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失歌症属于遗传性功能障碍。但这一能力缺陷并无证实有其他方面的危害性,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3]


后天性的五音不全怎么挽救?


据我了解和观察,我身边唱歌跑调的朋友全都不是先天“五音不全”,而是缺乏了后天的训练。音准好的人,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有音乐天赋,而是在幼年进行了更多的,有意识或无意识的,音乐接收与训练。


音乐素养的训练,越早越好,就像语言的学习。比如一个英国人从小说英语长大,后来学习汉语到无论再专业,他的母语也是英语;想要通过后天学习把汉语训练至母语水平,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也未必可以达到本就说汉语长大的中国人的水平。音乐也是如此,不仅与大脑的发育有关;如果是学习乐器,还会因为乐器的训练涉及大量的重复练习和肌肉记忆的形成。所以我们才常说“音乐要从娃娃抓起”。


那错过了幼年学习音乐的黄金期,就永远失去了机会吗?当然也不是。只要能够坚持长期专业和科学的练习,也可以再把音乐学起来。


上文提到,幼年的音乐训练很可能是无意识的。有的人好像小时候也没有学过音乐,去KTV一亮嗓却一鸣惊人。我们通常说这样的人“有天赋”,而这个“天赋”其实是在幼年过程中培养的,而非天生的。关键在于听音乐的习惯——耳朵与大脑有没有去注意音准和节奏的细微变化。他们很可能是幼年无意识地培养出了这样的习惯。


后天的音乐训练,像视唱练耳,也是在提高和补充这个能力,让耳朵对于音乐更为敏感、专注,让大脑对于音乐的识别和记忆更清晰、高效。


这里推荐两种简单的训练方法吧。


1. 单音模唱:这是视唱练耳的最基本练习,即键盘弹一个音,然后跟唱。往往“五音不全”的人对于半音内的偏差并不敏感,所以练好它不简单,也相当重要。


(如果你没有键盘的话,手机下载一个“库乐队”或“完美钢琴”之类的app即可。)


2. 唱歌谱:只要平时唱歌的时候,把唱词改成唱谱。比起那些枯燥的训练,这个可能更有趣一些。(当然你得确认你拿到的谱是对的,网上找的谱很多都有错误。)


一定要注意,训练视唱练耳,是要让耳朵更灵敏,能听出差别,必须在唱的过程中和前后都注意听和辨别。比如唱歌谱的训练,要去仔细听自己与原唱的区别,如果只是唱却不纠正音准,反而会加固错误习惯。最好是有音准好的朋友或者有老师帮忙听,不然自己听不出来只会原地踏步甚至越练越糟。现代科技为我们提供了一些辅助工具,像“歌唱音调仪”,“Pitch”等app,都可以实时监测音准。但是像这样的工具也存在弊端:如果自己听不出来,只靠看app的显示,并没有真的练到耳朵而是依赖了眼睛,一定要注意,我们的目的是要使耳朵更具备辨别力。


另外,视唱练耳不可以急于求成,一次性练太多,更容易导致混淆音响效果,尤其是学习音程的时候。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累。


以上只是个人经验之谈,建议有意提高自己听力和音准的同学,还是学习专业和详细的视唱练耳课程。



返回刘巍吉他教室首页>>

标签:五音不全

文章评论:

 本文共有0条评论
相关推荐:沈阳吉他老师 | 沈阳学吉 他 | 沈阳吉他培训班

  • 手 机:13940426838 邮 箱:147497309@qq.com
  • 地 址:沈河区铁岭路府北社区116-1号楼411室
  • (市人大南50米、市政府北侧、沈阳市人才市场西侧50米)
  • 2012-2018 © 版权所有:沈阳刘巍古典吉他教室 网站地图
  • 设计维护:暮云坊 辽ICP备120076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