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他资讯
位置:沈阳吉他老师 >> 新闻资讯 >> 吉他资讯 >> 浏览文章

艺考报名APP引发的思考——艺术高考公平吗?

来源:学吉他网 发布:刘巍 阅读:
发布时间:2019/1/15 15:33:02



近一段时间一款名为“艺XX”的app刷爆了朋友圈,基本上都是在吐槽美术生报考渠道被这款app垄断,不交钱成为vip无法顺利报考云云。里面的渠道操作就不得而知了,我们今天要讲的并不是这一款app,它可能仅仅是报考的敛财操作而已。


我们今天要和大家说一下艺考的另一个“瓜”,吃瓜群众板凳们赶快摆好了!这几天各地音乐联考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我也陆续收到一些朋友们的吐槽:“学琴十几年的钢琴学生,到最后只打个五六十分,这算什么评分!”、“凭什么你的学生能够上七八十分,我的学生只有二三十!”、“某某老师把自己的学生打得那么高分,太过分了!”、“为什么有些乐器打那么高,有些乐器却压分那么低!”……


那么音乐高考的评分过程,到底公平吗?

 

在展开分析之前,我可以很直接地先下一个结论:只要有人的主观性参与的评分,就不可能公平,但这种“不公平”会有一个合理的限度。为什么说“不可能公平”呢?首先,每个人的学习背景不同,审美志趣不同,甚至经验流派不同,都会造成评价的方向性差异;其次,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心境下听同一作品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判断,那么对同一位学生的作品,在不同时间先后顺序听,其实也会产生误差;第三,评委的侧重点不同,会造成评分的差异;最后,评委打分的波动幅度不同,有些人会从10分打到90分,有些人会从50分打到80分,但是当然这个标准是可以事先统一或者颁布的,但是考试监督机构有没有去做,就很难说……因素很多,这些造成的“不公平”很多时候都是可以体谅的。但是我们更多时候说的“不公平”,说的是考试“作弊”。我们来看看,到底音乐高考,可不可以“作弊”呢?我们来分析一下。

 

一、有可能为自己学生打高分吗?


这里我们以某省的音乐高考为例。某省的音乐联考采取的方式是“拉帘”考试,也就是说,在考场上面,设置了一个屏风,评委团和考生是不可能互相看得见的,也就是说他们之间不可能产生长相的辨认,或者眉来眼去的信息沟通。这看起来是十分公平公正的。


但是!我们不要忘了,音乐考试是用耳朵听的,难道我不看见考生,就认不出自己的学生了吗?


我经常和朋友们调侃说,“拉帘”考试是骗外行人的操作,如果真的要评委认不出自己的学生的话,应该塞住评委的耳朵来考。


难道不是吗?一首曲子的处理,哪句应该强哪句应该弱,哪个音做一些标记,一首曲子启动弹奏的方式是如何如何,这不都能够做标记吗?“你这句话这么弹这么弹,我就知道是我的学生了。”其实这么做很容易,学过音乐的都能听得出来。


退一步说,万一考官辨别能力差一些,考生也是需要上交乐谱的,虽然规定不能在乐谱上做标记,但是能不能在乐谱版本上标记呢?为什么考试监督机构不统一印发乐谱呢?


所以,其实如果考官的学生出现在自己的考场,是很容易辨认的。

 

二、若干位老师作为评委,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还不公平吗?


同一考场上的评委有若干人,国际惯例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这样“作弊”的难度会增加很多的。其实条例看来,都很严格,很公正,但是实际操作呢,每年的情况却不一样。


首先,评委里面会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某一门乐器的考试,会有很多其他门类的老师来评分。这一规矩很难说是好事还是坏事。一般来说,在德奥体系的音乐学院里面,作为入学考和期末考的考官往往都是本专业的老师,比方说,小提琴考试,都会要求小提琴专业的老师到场评分。但是法国体系却会有不同专业的老师参与评分,比方说小提琴的入学考,可能会有钢琴老师、吉他老师、打击乐老师到场评分。


很多人以为,音乐难道不是一通百通吗?以前那些音乐家不是号称会几十门乐器吗?其实百多年来乐器的发展和每一门乐器的“职业作曲家”的出现,都分别把每一门乐器的独立性、标志性和难度推向了新的顶峰。用人话说,就是不同乐器的差别已经很大了。所以一个人想精通几门乐器,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且每一门乐器之间的基本功差异太大了,对声音的要求差异也太大了,所谓“隔行如隔山”,你让一个拉小提琴的去评判唢呐,他可能会想为什么这个乐器经常走音……


所以评委里面的专业性差异其实很大的。对于某些乐器来说,有些评委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


然后,如果考场中出现了对应专业的老师,那么他们就成为了这一考场的“权威”了。


考官之间信息是可以交流的吗?就目前的考试规矩来说,是可以的。因为考官是需要相应地统一一下考试的标准和打分幅度,避免不同考官打分差异太大,造成结果出现状况。而且在历届的考试中,在进行的中途暂停“开小会”,其实也是经常事。


所以说,其实考场上面随机性很大,你进了哪个考场不知道,评委是谁不知道,基本不可能出现买通全部考官或者其他走后门的情况的,这方面在规则的制定上是公平的。但是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因为某些专业会集中在个别有专业老师的考场,所以这些考场的操作空间还是有可能的。

 

三、如果评委都不进行“暗箱操作”,打分就很公平了吗?


我们从打分的制度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1、不同考场、不同评委


可以说目前某省的音乐联考,除了“速度”以外,对评分的标准是没有任何的统一要求。也就是说,A考场的起评分可以是50分,B考场却可以是70分。那么这两个考场平均分差20分,是经常见到的。所以考生进到哪个考场,很可能会直接影响自己的前途。

 

2、不同时间


同样的老师在对不同先后顺序考生的打分,差异也会很大的,有些人习惯开头打分很严格,有些人开头会松弛,有些人会相对谨慎,然后后面又发生调整。当打分时间长了以后,其实很多考官是不会回头调整的——我哪记得半个小时前某个考生弹怎样嘛!又不可能逐个翻录像!

 

3、不同专业老师


第二点和大家介绍了,不同专业的老师其实领域和标准的差异是很大的,“隔行如隔山”,不是说所有的专业都能够互相评判的。除了刚才说过的原因以外,不同专业的老师对互相的作品文献其实是不熟悉的,至少不能分辨得很确切。

 

4、乐器混编录取


目前联考的录取方式是,不同的乐器都打出分数,然后按分数的先后录取。那么是不是说小提琴的60分就比钢琴的60分水平高呢?其实因为各种因素的不统一,这种混编录取是根本毫无根据的。


再加上在某些年份,个别乐器特别高,个别乐器特别低,并不反映某一种乐器的考生素质,很多时候只是考试主观意愿的一种反应而已。

 

四、节拍器的运用走在世界的“前列”


刚才说到,某省唯一统一的“标准”就是速度。怎么统一呢?在高考考纲上列明每首曲子的速度,并且在考试开始之前“考试助理”打开节拍器,打出曲子的规定速度,然后考生按照这个速度弹。


估计这是世界少见的音乐考试“创举”。很多作品,并不适用于这一做法。所谓的速度记号很多时候都是带着情绪意义的,grave,lento,adagio,andante……不仅仅对应着节拍器上面的几十几十而已,它更多地意味着情绪上是沉重的,思索的,柔和的,还是自然流畅的……piu mosso或者meno mosso不仅仅是快一点慢一点,更多有动感上面的变化……甚至在十九世纪之前,速度标记的含义和现在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不同时代和不同作曲家的运用是不同的,这是有语境因素在的,不是简单的“数学换算”。


要求某个曲子一定要弹某个速度,其实可以理解是考试的组织者希望刷下来一批浑水摸鱼的学生,是用意良好的。但是难道考官不打节拍器就分辨不出速度了吗?100bpm和120bpm分辨不出来吗?这未免对考官的实力太不信任了。


在音乐当中,情绪才是最直达人心的内容。把速度作为首要要求,是不是有点把音乐当体育考了?

 

五、刷下来一大批,也是应该的?


很多不同专业的老师跟我吐槽说,有时候评委打分是不考虑学生的前途的。学五年十年的,打五十分,让人找什么学校读书?


有些人就会说,那也是他活该的,既然没有这个天赋,就不应该吃这行饭!


我只想问问,目前国内的大学,有哪一所、哪个专业,是专门为有“天赋”的学生开设的呢?估计不到1% 吧?难道说没有翻译天赋,就不能读英语专业吗?没有金融天赋,就不能学习经济吗……


或者反过来说,是不是读金融系的,都是金融大鳄?读中文系的,都是文学大师呢?


同样的,读音乐专业的,一定要成为演奏家吗?当然我们要抱着这个梦想去学习,但是我们目前探讨的问题是:教育普及性的问题。

 

艺术是很讲究“天才”的,那是因为不具备这一份天才可能很难出人头地。但是别忘了,其实各行各业要做得顶尖,一样要讲究天才。但是,别用那1%天才作为借口,扼杀了99%合理的存在。



返回刘巍吉他教室首页>>


文章评论:

 本文共有2条评论
沈阳市沈河区 沈阳市沈河区的访客评价:
感谢老师分享,自学两年,在培训班学琴七年,打算明年参加考试
"刘巍"回复:努力!
沈阳市皇姑区 沈阳市皇姑区的访客评价:
不管老师的评判怎么样,应该以我为主,勤学苦练
相关推荐:沈阳吉他老师 | 沈阳学吉 他 | 沈阳吉他培训班

  • 手 机:13940426838 邮 箱:147497309@qq.com
  • 地 址:沈河区铁岭路府北社区116-1号楼411室
  • (市人大南50米、市政府北侧、沈阳市人才市场西侧50米)
  • 2012-2018 © 版权所有:沈阳刘巍古典吉他教室 网站地图
  • 设计维护:暮云坊 辽ICP备120076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