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阳和他的吉他博物馆
刘春阳和他的吉他博物馆(纪晨/摄)
文 | 纪晨
8月,在北京的西坝河南路3号,一座吉他博物馆悄然成立。在这里,展示了上百把吉他,每一把都价值不菲,包括很多知名吉他手的同款琴、签名琴、限量款、定制款,其中最难得的是披头士吉他手乔治·哈里森的同款琴。
这个博物馆不需要预约,不收门票,每周7天开放,人们可以随时参观。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很多吉他爱好者前来“朝拜”。
用情怀打造一座博物馆
走进吉他博物馆,一层是各类吉他配件、音箱、效果器和带有证书的名琴。二层是芬达(Fender)和吉普森(Gibson)两大品牌的经典琴展示柜,展示着许多价值不菲的名琴和它们背后的传说。吉他博物馆装修历时一年,其展示柜的温度、湿度都很有讲究。在此之前,这些名琴一直静静地“躺在”现馆长刘春阳的家里,一次歌手李健到他家看琴时提议:“这么多名琴,应该让更多喜欢吉他的人看到呀。”刘春阳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他将自己的一套300多平方米、位于一楼的跃层房子改建成了博物馆。
吉他博物馆虽然刚刚落成,但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跟随父母来北京旅游的中学生,他们专门将吉他博物馆设为旅途一站。许多家长希望孩子在初高中阶段可以专心学习,上大学之后再“玩”吉他。来到吉他博物馆参观后,一些家长改变了对吉他的认识,他们发现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弹弹吉他,也是不错的放松。有时会有两三个女孩结伴来到博物馆,虽然她们对于吉他的历史不了解,但斑斓绚丽的吉他琴面仍能引起她们的兴趣与关注。而吉他博物馆接待最多的客人,便是天南海北的吉他“铁粉”。即便是“铁粉”,博物馆的许多琴他们也只是在视频中看到过,从来没有见过实物。在这里,他们得以近距离地观赏名琴,着实是最难得的“福利”。此外,博物馆还为吉他爱好者建立了微信群,在群里,刘春阳与大家一起畅聊音乐和世界名琴的各种专业知识,每晚还会通过视频展示一款名琴。当然,要进群必须要通过博物馆的“专业考试”,只有真的对吉他有一定了解的人才可以通过考试。
与吉他结缘
刘春阳与吉他结缘是在1978年。那时,刚刚工作的刘春阳在黑白电视中第一次听到了吉他的演奏,便立刻喜欢上了它的声音。当他拿到第一份工资后,坐了一天的车从淮南赶到蚌埠,在文体用品商店花了23.5元钱,买了人生中的第一把吉他。回到单位后,每天只要有空闲时间,刘春阳就抱着吉他弹呀弹。一天,一位工友提出加十元钱买下他的吉他。他仔细盘算了一下,便同意了。拿到钱后,刘春阳再次前往蚌埠的文体用品商店,这一次他遇到了热心的售货员小刘,小刘为刘春阳介绍了当地会弹吉他的老师。在老师家,刘春阳第一次听到调准弦的吉他声音是多么美。就这样,刘春阳开始认真跟随老师学起了吉他。
因为吉他弹得好,上世纪80年代初,刘春阳进入文工团,开始在全国各地演出。他在朋友那里听说南京文体百货用品商店里可以买到不错的吉他,带着这四五年演出攒下的钱,刘春阳赶到南京,花2700元买了一把美产的芬达电吉他,又一口气买齐了音响和效果器。1987年,刘春阳拜张克威为师继续学习吉他演奏。张克威有个效果非常好的百威音响,据说是在大连的灯光音响乐器店买到的。刘春阳又踏上了去往大连的路程。几经颠簸,历时4天,他终于在大连灯光音响乐器店买到了心仪的百威音响,这个音响价值4700元,重35公斤,刘春阳愣是把它一路背了回来。
90年代初,刘春阳夫妻俩下海到福建,组乐队、做歌厅。因为有张老师多年的指导,刘春阳在学吉他的路上没走弯路,几年下来,刘春阳的吉他已经弹得越来越出色了。那个年代,在沿海城市开始出现琴行,刘春阳萌生了自己开一家琴行的想法。夫妻俩回到安徽老家,开起了琴行,刘春阳自己写教材,同时从事吉他教学。一次去上海参加乐器展,一家韩国的公司在参展后把所有的产品留给了刘春阳。对方说,可以先把这些器材带回去卖,等明年上海乐器展的时候再把钱带来。当时,刘春阳的琴行卖的多是价位偏低的国产琴,他也想把琴行产品“整体升级”,就接受了韩国公司的建议。没想到,一年时间里二十多把高价琴只卖出去了两三把。为了遵守承诺,夫妻俩东拼西凑,借钱凑齐了货款交给韩国公司。韩国公司被刘春阳的诚信打动了,这一年的乐器展结束,他们把这两年来在乐器展上收到的名片以及更多的器材都留给了刘春阳,并告诉他有兴趣可以去美国的乐器展看一看。
百分百复原经典藏品
在美国的乐器展上,刘春阳大开眼界,不禁感慨这才是吉他的沃土。于是他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留在美国工作。在回家打点好一切后,刘春阳再次只身前往美国,开始从事众多和音乐相关的工作,这一做就做了整整10年。10年间,他不仅积累了众多海外音乐圈的人脉,同时也参与国内许多音乐人的巡回演出。
2003年,刘春阳回到国内,将他的琴行开到了北京新街口。时至今日,新街口的琴行已经15年了,众多内地、港台的知名音乐人都是他的座上宾。
多年来,刘春阳以文化交流大使的身份,联络着国内和西方的吉他文化。很多国际吉他大师通过他,了解中国的吉他现状;很多国内的乐手通过他的推荐,被西方吉他界认可。最近,他又多了一个头衔:吉他博物馆馆长。他很喜欢自己的这个博物馆,希望这个小众的圈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从个人收藏到开起一座吉他博物馆,刘春阳说,靠的是日积月累的功夫和人脉。在美国期间,他结识了几乎所有一线的吉他手,当这些吉他手想要换更好的吉他,或是资金紧张想要把手中的吉他变现时,就会主动联络吉他收藏家。
因为刘春阳也是吉他手出身、加之为人豪爽、朴实,因此很多人想要出售吉他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刘春阳。此外,他每年都会到世界各地参加乐器展,去寻找更多的名琴。2009年,他收到了一把1959年的Gibson LesPaul,但其切换音色的切换挡坏了。为了复原Gibson LesPaul出厂时的样子,刘春阳希望可以找到同样产于1959年的Gibson配件。通过与众多吉他收藏家的沟通得知,在阿根廷有人有这个配件,刘春阳特意飞赴阿根廷,却发现这个配件的年代并不是1959年。历经多年的寻找,最后在2012年,刘春阳在日本买到了原件,真正做到了复原。出于对吉他的热爱,刘春阳一直坚持对收藏的吉他做到百分之百复原,这也是一种“吉他精神”的表现。
刘馆长一边介绍着展示架里的吉他一边微笑着说:“现在喜欢弹吉他的人越来越多。我相信,很快会再有一波像捞仔、唐朝乐队一样的年轻人崛起。”